广交会的新使命:如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10-16 21:31作者:林思思,冯潇慧,卢若情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致以贺信。

10月15日,在第130届广交会专家访谈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新形势下,广交会应如何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211016212135.jpg

第130届广交会专家访谈发布会现场

广州通过广交会在会展外贸领域持续彰显辐射力

“这次广交会的主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预示着广交会要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看来,这届广交会在广交会办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广交会正转型为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功能平台,更传达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同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毛艳华指出,广交会发起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横琴、前海、南沙等自贸区的背景下,广交会深化开放合作的理念和国家推动外贸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必将推动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尹涛认为,广交会取得如今丰硕的成果,很大程度依托于其举办地城市“广州”。

“广州有着浓厚的商业底蕴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供应链枢纽。”尹涛认为,依托于广州的巨大消费市场,广交会可以促成出口进口相融合、外贸内贸相结合,推动参会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能够推动广交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助力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增强广交会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作用。

基于此,尹涛表示,广州要继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广交会等平台不断地加强全球商贸领域合作共赢的城市精神,在会展外贸等行业领域持续彰显辐射力。

结合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尹涛建议,广州可通过数字技术、5G、云计算等打通一些关键性节点,多向扩展业务模式,推出外销内需共进的新型业务模式,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把握内需机会。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形式下,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在线下展会方面,同时注重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鼓励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参展,助力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

丰富业态、拓展功能,扩大广交会内涵

自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广交会至此已走过65个年头,“朋友圈”从开始的19个国家、1223名采购商不断扩大,到第129届,广交会吸引227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线上参与;第130届,广交会首次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全新模式,万商云集,国内国际贸易网络再进一步延伸。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再次被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130届广交会的贺信中要求“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广交会应如何丰富业态、拓展功能,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发挥更大作用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小麟认为,在业态丰富上,广交会应推进“两条腿”走路,发展定期的线下展会与长期或不定期的线上专项展会的结合,扩大综合性展会与专业性展会的结合,进一步扩大国际商界的覆盖面。同时,延伸海外渠道服务建设,包括指导建设海外仓等新业态,推动建设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等,延伸“中国第一展”作为会展产业自身的“产业链”。

而在拓展功能方面,董小麟指出,首先要增强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力度,从贸易洽谈引申到投资洽谈;其次,可以试行以广交会名义扩大与海外国际会展商的合作办展活动,深化构建广交会与国际城市、商会、海内外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此外,进一步提升广交会集团化运营能力,以支撑其功能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提升。

“广交会要围绕平台打造、网络连接、四链协同、区域发展,进一步擦亮其品牌。”在如何提升和拓展广交会的品牌效应上,董小麟也给出了建议。除了对外拓展国际交往空间外,董小麟还提出以广交会为龙头,拓展广东特别是大湾区建设国际会展新高地,延伸会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姜淮表示,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外交的重要大国平台,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进程中,将全方位凸显其价值功能。他建议,广州要围绕知名展会做好对其所带来的国际国内优质资源的二次开发,通过会展公共服务数字平台加以转化,孵化出新的价值。做好展贸联动,形成展(展览会)、场(专业市场)、园(产业园区)三级场景架构,延伸品牌展会功能,从全球买全球卖,到买全球卖全球。

提升广交会数字化服务能力

同时,本届广交会也拓展了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全新模式,既保持了广交会面对面洽谈、看样成交效果好、建立互信易的传统优势,又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扩大了广交会规模。

数字化,是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指出,面向未来,广交会要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制定数字化策略,在提升现有业务服务水平的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和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信息,拓展、优化广交会为客户参展、客户间交流等服务的能力,为参展商在参展、交流、贸易等各个环节提供交互平台。

“一方面,满足客户线上线下展示、收集以及交换信息的需求,节省线下物理空间,以更为美观直观的线上空间进行完美展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交会的信息聚合效能,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大数据,为参展商提供及时、整合、有效的商务信息线索,从而辅助各项目商务合作的开展以及为参展企业提供高度匹配的定制化商务合作方案,实现商务信息与管理分享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广交会信息向贸易发展的转化。”段淳林表示。

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广交会,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其成效更能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走向步步高发展。在这一方面,董小麟也建议,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相互支撑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贸易数字化国际合作,以广交会会址所在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为引领,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提升大湾区集聚与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促进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更好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构建全方位的贸易创新支撑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竞争的环境下,广交会既承载着国家在国际竞争及经济复苏的使命和责任,同时又是国际贸易的窗口和晴雨表。

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商务部将2021年确定为“外贸创新发展年”,广交会成为服务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

“推动外贸创新发展,要构建起技术、产业、园区、政策、人才等全方位的贸易创新支撑体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表示,在疫情的倒逼下,要充分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应用嵌入外贸会展行业,实现外贸企业、大型会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健全国内物流体系和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培育国际贸易的增长点,为广大境内外服务商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充分发挥中国经济韧性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也是重要一环,要依托外贸优势产业集聚区,培育外向型产业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配套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推进原有基地的转型升级。

在发挥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方面,谢宝剑建议,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把制度创新与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各类开放平台的贸易业务创新需求结合起来,适时推进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扩大政策覆盖面,把政策创新优势与贸易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冯潇慧 卢若情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