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港府将首次用公权力!

2021-10-18 14:34作者:翁安琪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泽权
收回两千公顷渔塘湿地建保育区

10月1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港府将会首次动用公权力,收回2000公顷的渔塘湿地,在“北部都会区”建立三个保育区,涉及南生围和丰乐围等渔塘地带。林郑月娥形容此举是“破格思维”。近日,南都、N视频推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观察,多位专家学者对这一规划给予高度评价。

微信图片_20211018123501.png

10月18日,林郑月娥接受港媒专访,谈及将首次动用公权力收回渔塘湿地时解释,私人渔塘基本上不发展,地产商有关开发项目即使获得批准,亦只是地积较低的项目,会令部分人“先破坏、后建设”,特区政府要投入很多执法资源,如不采取积极方法,会两败俱伤。

林郑月娥还指出,“北部都会区”内所有由特区政府主导的土地,都会按公营房屋占七成、私营房屋占三成的比例进行发展,特区政府会多管齐下兴建公营房屋,“需要收地就收地”。

南都此前报道,10月6日,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到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打造“双城三圈”空间格局的内容,备受关注。谈及“三圈”中有关“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建设,林郑月娥坦言,过去数十年,“北部都会区”内很多生态环境都被划为“自然保育区”、“海岸保护区”或其他管制发展的用途地带。“管制发展是一个被动的策略,虽有一些成效但不理想。”

她此前还表示,目前新界北部地区仍有很多土地被荒废,浪费了其中可以利用的发展潜力,当中需要被保育的湿地和生境却因为荒废而逐渐退化,鱼塘荒弃,湿地旱化,甚至受到违例发展破坏。特区政府透过环境保育基金的管理合约来努力保护一些湿地,也只能在有限的地点发挥短期作用,不是长久和彻底的解决办法,“在土地极之缺乏的香港,保育与发展的争议从城市规划委员会到法院,旷日持久,没有赢家。”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这次对‘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显示出港府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继承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生态保护的决心和精神,将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