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巨头营销翻车,股价大跌超6%,双十一销量老大悬了?

2021-10-18 19:53作者:林诗妍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今日,A股市场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的华熙生物股价大幅低开,股价一度跌超9%,随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报172.00元,跌6.35%。究其原因,或与其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华熙生物旗下玻尿酸品牌润百颜营销内容不当有关。

网红营销翻车 官微连忙致歉

10月15日,润百颜发布一条微博,文案中出现“土狗变水狗”的字眼。同时,该条微博还转发了一网红大V的微博。

1.jpg

微博发出后,有网友对文案中的“土狗”字眼表达感到不适,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润百颜的推广人,疑似曾在网络发布厌女辱女言论。

对于网友争议,10月16日,润百颜在官方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并在第二天冲上社交平台热搜第二。

554x331_616d5f7b7a439.jpg

润百颜官方微博

285x221_616d5f7b7aa8c.png

对此,网友则并不买账,认为这是该品牌的刻意营销行为。10月18日开盘,二级市场华熙生物的股价首先产生反应,华熙生物股价低开,股价一度跌超9%。有网友认为,双十一将至,润百颜却搞了这么一出,还想不想挣钱了?

4.png

大手笔投放拓展C端 陷增收不增利瓶颈

奥一新闻记者了解到,润百颜是华熙生物旗下专研玻尿酸的核心品牌,主要涵盖医疗美容、功能性护肤品两大业务板块。

据华熙生物2021年半年报,“润百颜”品牌上半年实现收入 4.91 亿元,同比增长 199.91%,占总营收的25%左右。华熙生物方面介绍,2021 年,“润百颜”已经进入品牌建设第二年。截至今年上半年,“润百颜”品牌爆品已经被近 250 位 KOL 和超 150 位 KOC 种草并实现了超 2 亿次总曝光以及 300 万总互动。据了解,2021年“618”活动期间,“润百颜”排名天猫平台“618”全时段新锐国货护肤品牌第一位,同时排名京东国货精华类目第一位。

半年报显示,在渠道以及销售策略方面,“润百颜”上半年继续完善全渠道布局。除已有线上渠道的开拓,线下渠道上半年开辟 7 个连锁系统,覆盖近 1000 家门店。另外,品牌继续降低达人直播比例,同时提升日常销售及店铺自播,天猫旗舰店稳定日销在 100 万以上。

5.png

华熙生物四大品牌销售渠道构成情况 图源:企业年报

可以看出,润百颜等护肤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从中可窥华熙生物正在努力实现从原料产品领域到消费品领域的跨越。这其中,相应产生的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华熙生物的利润进行侵蚀。早在2020年财报上,华熙生物已经显现“增收不增利”的瓶颈。

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的增幅仅为0.13%,相对其2019年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38.16%有显著收缩。与此同时,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则迅速增长,其销售费用激增110.84%至11亿,约占当期营收的41.75%。销售费用中大部分使用于线上推广服务费与广告宣传费,占比超50%。

从其2021年半年报可见,2021年前两个季度,华熙生物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1.12%、100.20%,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8.27%、18.88%,增速远不及营收。

多企业抢占功能性护肤品市场

作为国货化妆品代表之一,华熙生物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生物活性原料平台公司,目前已是全球规模最大透明质酸生产商。近几年,华熙生物积极参与C端,其第一步便是凭借原材料端的优势地位,切入功能性护肤品行业。

2012年,华熙生物推出自有品牌“润百颜”,开始从原料业务向下游延伸,并于2014年通过润百颜推出“蜂巢玻尿酸水润次抛”,正式进入功能性护肤品领域,此后还推出德玛润、BM肌活、夸迪、米蓓尔等护肤品子品牌。

近年来,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持续放量,已经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华熙生物半年报显示,2021 年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2.00 亿元,同比增长 197.5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62.07%;毛利率为 78.72%。功能性护肤品四大核心品牌报告期内均取得快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药妆行业品牌竞争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计,到2022年,中国“药妆”市场规模将达78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下,功能性护肤赛道的竞争也十分激烈,除了华熙生物的布局,贝泰妮、创尔生物等公司均渴望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分一杯羹。

华熙生物是否还具备竞争优势?对此,财信证券分析师杨甫认为,在行业红利之下,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成本优势突出,业务拓展至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板块水到渠成,其占据优质赛道的护城河依然深厚。

记者梳理发现,医美三巨头中,与爱美客、昊海生科相比,华熙生物确实研发费用投入最多。2021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投入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98%,研发项目数量达160个,较同期增长63.27%,直接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