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AI如何为福田的教育赋能?

2021-11-10 09:56作者:蔡敏玲来源:南方网编辑:黄晓航
这场持续4天的研讨会拉开帷幕

本次研讨会由福田区教育局主办,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为期4天,设置在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一个主会场,将在科技中学(11月11日)、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11月16日)、福田小学(11月16日)三个分会场。

618b269821310.jpg

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TITT)”认证专家汪晓东教授、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魏晓亮、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副院长梁昊,课程与教学研究部部长张玉彬、信息研究部部长刘洪纪、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陈智敏,福田区各中小学分管领导和主任、学科教研组长、AI赋能教学联盟实验学校项目负责人、福田区AI赋能教学研究团队成员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课程与教学研究部部长张玉彬特级教师主持。

智能技术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线上线下结合的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疫情期间成效显著的弹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此重要节点,深圳市获批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福田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田洪明同志提出福田以“智能教育”作为推动福田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引擎,全面推动福田Al赋能教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全国Al赋能教育发展提供福田智慧和福田方案。

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院长郭其俊统一筹划、顶层设计下,积极落实教育局的战略部署。课程与教学研究部各学科教研员同心协力,始终配始终把改革的目光聚焦在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课堂,始终坚持将信息化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革命性力量。

张玉彬回顾课程与教学研究部一年的工作,其中包括:结集出版了福田老师在线教学智慧的结晶《在线教学沉思录》,创刊了《福田区AI赋能教学简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成果展示的平台;成立了福田区AI赋能教学实验联盟和福田区AI赋能教学核心团队等等,成果丰硕,为智慧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线教师齐聚,分享AI赋能教学成果

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吴芳、黄埔学校陈巧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张涛川、北环中学罗英华进行了AI赋能教学实践经验与成果分享。

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吴芳以《AI赋能教育5G助力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学校AI赋能教学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自2019年组建了“AI赋能课改实验班”,她表示,AI赋能教学实践带来的体会有以下几点:重构学习环境、优质资源共享、转变教与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显著。目前学校正在试用研发适用智能手环,推进沉浸式教学,逐步建设成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家校互动、教师评价、后勤保障提一体化的智慧校园,助力高质量教育发展。

黄埔学校陈巧红以《记录学生成长点滴 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为主题,分享了黄埔学校开发的学生成长平台。据介绍,该平台主要基于微信小程序和web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电子档案,依据日常在校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学生成长过程。

目前该平台数据采集应用学生校内德育行为、参与校内外活动记录、体育锻炼、体质健康等方面的记录。数据管理主要是学生基本信息档案、智慧队建、红领巾奖章。数据运用于学生综合评价、学生综合档案、个人或集体评优等方面。目前平台家长访问数已近10万,满意度达90%以上。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张涛川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为主题,分享了教师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和微课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他结合自身的探索成果,分别对学科网、菁优网、橡皮网、企鹅纸笔课堂和NB虚拟实验室等教学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此外,还介绍了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微课资源平台:海豚学院、明德B站。张老师也制作微课,分享在平台,收获了诸多关注,并把制作微课的经验一并分享给大家。

北环中学罗英华以《AI赋能数学教学 窥见星辰大海》为主题,分享了她进行AI赋能教学的缘由、实践历程和成果。她着重分享了学科课程平台—洋葱数学在备课、新课引入和讲解、课后练习和反馈等常规教学方面的运用,以及智慧教育平台—开维在实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结果、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应用。

她认为这两个平台在常规教学、培优补漏、翻转课堂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个性化诊断。她表示:“通过AI赋能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与学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培优补漏、个性诊断和分层提高。”

智慧课堂,激活教学“一池春水”

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教授作了《过去 现在 未来——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学术讲座。他分享了近十年来运用AI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运用AI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未来方向。

他认为,传统讲授课堂学习流程(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和改进)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情况。

为此,他提出对讲授课堂学习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变成只有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在线辅导),课中反馈调整(检测学习效果、监控学习进程和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提升(答疑解惑、组织研讨和引导提升),实现课前学生学习的非零起点,课中师生同时空对话,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知识识记、理解、运用。据介绍,这种翻转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已发表。

高位引领,推动深圳“双区”建设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魏晓亮充分肯定了福田区在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做不懈的努力,指出福田区推进AI赋能教学工作起步较早、局领导重视,过程中教研和信息技术部门融合度高,区校一体化推进,赋能成效凸显,形成了全区乃至全市可推广的经验,也培育了一批新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校长、教师、教研队伍。

为推动深圳 “双区”建设,他提出未来发展的三个目标、六个支持和六个输出。三个目标:深圳要形成可在全国可推广的新型教育范式;培育一大批与新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智能化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研队伍。建立一系列能够与智慧教育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标准。

六个支持:政策、经费保障、培训、工作室、典型案例推荐、成长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个输出:典型、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学成果,教师队伍,精准到校和班的鲜活案例,若干教研、教师、学生共同体,技术赋能的智能化成果。他希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一些目标能够在深圳实现,期待福田区在双减的背景下,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输出更多的福田范式。

最后,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福田区AI赋能教学所取得的实践成果,指出目前AI赋能时代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还未达到强人工智能时代。为此,他鼓励全区教师要跟上AI赋能教学的步伐,积极开展AI赋能教学实践探索,期待大家能在AI赋能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