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百济神州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此前,百济神州已先后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市,若此次顺利登陆科创板,百济神州将开启“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模式。

图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
不到4年 烧钱近300亿
招股书显示,百济神州本次在科创板上市,拟募资2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将投入132.46亿元。A股募资金额约为20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百济神州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且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75.83 亿元。
记者从招股书发现,百济神州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9 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10亿元、29.54亿元、21.20亿元和48.91亿元;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82 亿元、-47.47 亿元、-69.15 亿元及-81.04 亿元。对此,百济神州表示,随着公司持续进行候选药物开发及寻求监管机构批准、扩张生产及制造设施、商业化在研药物(包括公司自主研发及获授许可的在研药物),公司存在未来继续亏损的风险,且该等亏损可能会在近期内进一步扩大。
百济神州在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3.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3亿元增长112.21%;净亏损为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30.75亿元收窄2.22%。

图源:百济神州招股书
持续亏损的另一面,是百济神州一直以来研发费用的大手笔。可以说,在研发投入上,百济神州甚至比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还要下狠劲。
记者梳理百济神州年报发现,其2020年一年研发费用将近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5亿),同比增加39%,研发投入占比超400%。同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为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7.99%。对比2021年上半年数据。当期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高达6.76亿美元(约合43.29亿元),同期,恒瑞医药为25.80亿元。百济神州几乎是恒瑞医药的两倍。

图源:百济神州2020年财报

图源:恒瑞医药2020年财报
持续“烧钱”也造就了百济神州有不错的产品线,目前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8款,包括10款商业化阶段药物、2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6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其中,公司共有3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分别为:BTK小分子抑制剂:泽布替尼、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PARP 抑制剂:帕米帕利。值得一提的是,BTK抑制剂百悦泽2019年获美国食药监总局(FDA)批准,也是首款获FDA批准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该药至今已在全球10个国家上市。

2020年国内药企研发投入TOP 10统计
创始阵容强大 引高领资本长久支持
百济神州2010年成立,专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
在资本市场,百济神州2016年募资1.82亿美元,成功IPO,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两年后,百济神州登陆港股,IPO募资金额达到9.02亿美元。
百济神州能在成立初期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其创始人的海外背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业内曾形容,百济神州的创建是华尔街精英和中国顶流科学家的合作。

图源:百济神州公司官网
欧雷强之前为麦肯锡咨询师,2005年选择在中国进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王晓东则在当年刚拿到美国科学院院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美国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2010年底,时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的王晓东,与欧雷强在北京共同创立了百济神州,以靶向和免疫抗癌药物研发为主攻目标,开启了新一轮生物技术的突破。
有媒体统计,百济神州是高瓴最爱、并一直持有的公司。最新的F13文件显示,百济神州也是高瓴三季度美股的领衔重仓股。
天眼查显示,在百济神州上市纳斯达克的前两年,高瓴就与CPE源峰资本一同进入到这家药企的A轮融资中。2015年5月百济神州展开B轮融资,高瓴与CPE源峰资本再次出现。截至2016年美股上市,百济神州都是高瓴眼中的“心头好”。
记者查询发现,在当年美股上市过程中,百济神州发行价为24美元,上市首日上涨18%,报收28.32美元。截至目前,百济神州美股股价已暴涨至389.34美元,市值高达365.30亿美元,较当初24美元的发行价飙升12.7倍。在三季度的F13文件中,百济神州成为高瓴美股持仓中的第一大重仓,持有股数为547.23万股,对应市值高达19.86亿美元。
不仅如此,在上市美股、港股后,百济神州于2020年7月又获得20.8亿美元股权融资,高瓴再次加码。根据报道,此次股权融资创造了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最大金额股权融资,高瓴以不低于10亿美元份额的认购。
业内人士认为,在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能够同时拿到FDA和NMPA双认证,以及跟国际巨头合作的商业化能力,或许是高瓴坚定投资百济神州的原因。
2019年1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泽布替尼”以“突破性疗法”的身份,“优先审评”获准上市。2020年6月,泽布替尼获得中国NMPA批准上市。2020年12月,泽布替尼在国内获批的两项淋巴瘤适应症均已纳入医保目录,并于2021年3月正式落地执行。
商业化问题仍有待解决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目前主流的发展模式是自研、授权许可和合作开发,后两者由于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可控而为绝大部分企业所青睐。成立初期,百济神州也选择CRO(研发外包服务)方式,但随着CRO模式“卡脖子”问题显现,2018年开始,百济神州就在逐步筹建自己的研发全流程体系。去CRO化的目的,一来是剔除掉一切可能耽误临床进度的因素,二来,不想在任何环节上被卡脖子,尤其是研发和临床环节。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雷强曾对媒体表示,百济神州的优势包括了临床前研究、基本实现去CRO化的全球临床开发、全球商业化,以及自建产能等方面。
记者发现,在证监会针对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的问询中,针对其创新药企地位及商业模式有多番问询。证监会根据百济神州授权许可和合作开发的商业模式,对公司商业化布局和合作规划做了一系列提问。在商业化方面,要求说明公司中美两国商业化团队在报告期内人均产出情况,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情况,结合产品发展阶段进一步分析差异原因;在授权合作方面,要求提供收入的可持续性、终止收购的原因及相应的会计影响。可见,药企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逐渐成熟,仍然要面临最终通过——商业化。真正业务过硬、业绩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才能够被市场认可。
在刚刚过去的医保谈判,作为PD-1“国产四小龙”之一的百济神州,其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为首次参与谈判的国产一类新药。此前百济在回复科创板IPO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时披露,公司已在该药物上研发投入近40亿人民币。而自2019年年底获批上市近2年以来,PD-1为其带来的收入总计为44.7亿人民币。
目前看来,百济神州扭亏为盈还为时尚早,国内创新药企如何在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执行下,获得高定价和丰厚回报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