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要与民众生活建立联系

2021-12-02 17:17作者:刘婕,林少娟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12月2日,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专题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分享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单霁翔表示:“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一些立场和观念,不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只视为专业部门和行业的工作,它一定要是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够知晓和参与的事业。”

微信图片_20211202171703.jpg

谈文保:

文化遗产保护要改变传统做法,与民众生活建立联系

“创置秘阁,以聚图书” “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中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传统。在采访中,单霁翔指出:我们需要改变一些原有的立场和观念。保护文化遗产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一般民众都应该有权利和有责任保护的一项事业。

单霁翔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过去我们在考古发现地下埋藏,确认古遗迹存在,会用布条围起。若有珍贵文物出土,就会申请武警站岗守护。等到三年五载,考古工作结束,将文物送回到研究单位,恢复地坪,撤掉岗哨,给所在村庄补偿费,工作便到此为止。”

“但今天不能这么干了。”单霁翔坦言。他认为,若再发生上述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跟当地村庄的民众讲解这个遗址遗迹出土了什么文物、与当地存在什么渊源。“他们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这样人们就会关注这个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

单霁翔认为,当文化保护跟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保工作便从以保护静态为主的遗产变成保护活态动态的遗产。“保护不是目的,传承才是。”他说。

因此,单霁翔建议,我们需要在很多层面上改变传统做法。“一切工作要以文化传承为中心。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文化,这些文化经我们的手、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如何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要靠社会公众共同的保护,不是仅靠政府、机构。”

谈故宫:

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作为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与故宫有着七载渊源,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一直吸引着他的目光。如何让故宫从游客们“到此一游”的打卡式印象,转变成游客心中一个真正的、重要的文化之地?单霁翔表示,要让故宫真正成为人们心中合格的、能够发挥更多更好社会作用的博物馆,故宫还有很多路要走。

故宫提出的口号“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寓意即在于此。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故宫通过多项举措留存、发挥故宫的文化价值,比如,通过修缮使得1200栋古建筑都保持了健康的状态;成立故宫文物医院,将文物修好从库房走向展厅;成立故宫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尽心办好每一个展览,探索大众的社会需求下对博物馆的期待,争取得到大众喜爱,使得故宫IP深入人心。

“故宫博物院6年期间办了135个展览,最显著的变化便是更多年轻人走进了故宫。”单霁翔说。记者发现,就在11月29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故宫博物院决定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这意味着,故宫博物院或将迎来一批小游客。

故宫博物院之所以为更多年轻人所喜爱,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圈不可或缺。在采访中,单霁翔也说明了故宫文创IP炼成的原因。

“过去复制比较多,比如复制书画中的陶瓷,但买的人并不多。后来,我们知道要结合现实的生活,将传统文化的信息加入人们需要的各种生活日用品中,不断结合人们生活,深入挖掘产品的信息进行研发。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故宫文创部线下收入近1亿元,目前淘宝网店粉丝数已近780万。

在访谈现场,单霁翔也回答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进展。单霁翔介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预计明年7月正式开放,故宫已经做好了展览准备。


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林少娟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