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达99.7%,从仅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到10所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从873人到4996人,特殊教育教职工从278人增加到1002人,实施残疾学生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费教育制度……近5年,深圳的特殊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2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圳举办2021年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园)建设工作交流研讨活动,交流展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先进经验,研究探讨推进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园)建设的最优路径和策略,共同提高我省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和水平。
省教育厅、省教育研究院负责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分管局领导、特殊教育教研员,以及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突出的普通学校校领导、2021年被评为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和随班就读示范校(园)建设项目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深圳市南山区荔湾小学、龙岗区实验学校、龙华区玉龙学校分别现场展示了融合教育活动课程。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健全融合教育支持保障服务体系,建立了市、区两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及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了159个资源教室,占广东省16%。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年从各大院校招聘了大量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在编制上保障特殊教育的师资配备,探索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模式,由资源中心统筹使用全区公办中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核定的教师编制。另外,构建了一支市区校三级联动的特殊教育教研团队,同时注重特殊教育教学科研与普通教学科研同步进行。
今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了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示范项目,在全省评选出了首批5个随班就读示范区、25所随班就读示范校(园)。未来几年,广东省还将持续性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园)的建设工作,力争到2025年,在全省建设不少于20个示范区,100所示范校(园)。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倡导融合教育理念,提高融合教育的温度,扎实推进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打造区域随班就读工作样板。各示范区示范校要紧紧围绕《广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建设指南(试行)》《广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建设指南(试行)》要求,以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为目标,建立完善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资源教室建设运行、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全省的融合教育发展贡献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按照拓展、融合、提升、保障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融合,实现省、市、县、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和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融合教育稳步推进,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记者】陈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