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7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全球低碳精英、重量级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聚集深圳龙岗。
如果说要简要概述本届论坛,那就是“1+6+3+2”:一场主论坛、六场专题论坛、三场研讨会、两场路演交洽会。主论坛以“碳路中国:绿色创新引领,全球聚力行动”为主题,纵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专题论坛涵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低碳能源论坛、国际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论坛、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健康人居环境论坛、碳交易与气候投融资论坛在内的六场专业论坛,探索“双碳”线路图、施工图。
对于率先进行低碳实践已有十年的深圳龙岗而言,如何在“双碳”新考题上再次先行示范?如何从“双碳”认识自觉迈向行动自觉,率先蹚出一条“双碳”生产生活新路子、结出新硕果?
这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论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前沿高峰探讨。
为期两天的双碳论坛圆满闭幕,具体释放了哪些信号?且让我们一起来梳理。
信号一:“双碳”担当
从高层部署到龙岗先行先试
众所周知,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并作出明确要求和科学部署,进一步凸显出做好“双碳”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家层面:目前已经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逐步构建完善1+N政策体系,后续还将陆续发布相关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广东层面: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开展低碳省市建设。
接下来,广东将加快制定出台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积极构建1+1+N的政策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国“双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全力支持深圳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也希望深圳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全省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
深圳层面:近年来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理念,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近80%;新能源汽车50余万辆,绿色建筑超1.4亿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推广数量全国领先,PM2.5平均浓度处于副省级以上城市最好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指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深圳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了优异成绩,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期待深圳能够更好的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超大城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探索有效路径,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再上新台阶。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直以来秉承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必将以先行示范的务实举措,引领这一壮丽的事业。
龙岗层面:自2013年开始,龙岗已连续举办“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5届主论坛、3届分论坛,超过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5500名嘉宾在这里畅所欲言、碰撞智慧,完成了一批重要项目签约。尤其是今年提出大力发展“IT+BT+低碳”三大产业,自觉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区。
信号二:“双碳”机遇
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
此次论坛虽然时间紧凑,但嘉宾阵容庞大,内容丰富充实,主题聚焦,干货满满,对未来“双碳”行动指导性强。
产学研各界人士齐聚龙岗,分享交流技术创新成果,探讨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低碳生产生活领域发展机遇。
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绿色创新,从政策、技术、经济三个层面互动,厚植创新土壤和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形成生态自觉。绿色创新一定会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也将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商用车事业群CEO王杰介绍,早在2008年比亚迪提出太阳能储能电动车等三大绿色梦想,公司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起步早,并坚持独立自主研发,拿下很多专利,包括刀片电池、电机、电控等,掌握了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只有率先起步,迅速精准决策才能抓住机遇。”
同步举行的数场分论坛亦精彩纷呈。
低碳能源论坛上,专家围绕“双碳”和深圳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目标,就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献策献计。
在国际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论坛中,与会各方线上线下交流,进一步形成强化国际合作、加快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共识,表达分享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绿色崛起、助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望。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等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与氢能发展前景,系统阐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复关及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绿色智慧能源组织指导委员会成员龙永图表示,“全球已进入‘碳政治’时代,中国实现‘碳经济’的未来光明可期,当前各地尤需尽快确立风险低、速度快、规模大、成本低、效益高的‘减碳去污’技术体系”。
众多专家认为,“双碳”不是赛道超车,它是换了一个全新的赛道。碳中和将会引领构建全新的能源体系和全新的零碳的产业体系,将会引发数以百万亿计的投资和产业的机遇,可以预测未来一批新的技术、新的行业、新的商业模式行将诞生。
信号三:“双碳”路径
“先立后破+深度创新”走向碳中和彼岸
“双碳”很重要很紧急,但“双碳”之路如何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黄震线上演讲表示,“双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要先立后破,要先构建起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再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他把未来的能源变革归纳成五个化,从供给侧来看主要是电力零碳化和燃料零碳化;从需求来看主要是脱碳化、智慧化、高效化。他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光伏和风电会有快速增长。“碳中和可以说是一种重新定义人类对资源利用的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彼岸,双碳工作路虽艰,行则必至。”
美国前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对于深圳所开展的工作印象也非常深刻,尤其是深圳在交通领域所做的工作。他透露,这领域加州已经走在了前面,美国一半零排放车辆是在加州,但说到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深圳这方面远远领先于加州。“我也想感谢深圳在零排放车辆方面所做的所有伟大工作和树立的好榜样。”“未来几个月希望我们的气候研究院跟深圳合作,尤其在交通领域碳减排方面一起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博导潘家华把碳中和相关问题归结为123,“1”是碳中和的目标导向;“2”是两个条件,硬技术非常重要,但必须要有软技术保障,也就是制度变革的保障;“3”是三管齐下,通过创新性技术、改进能效提升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改革,才能够顺利走向碳中和彼岸。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十四五将转向GDP竞争与减碳的竞争,以城市为主体的碳中和,应该把城市分成五个板块: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与市政,制造业或者是服务业,碳汇农业农村。
“在厨房间按一个小设备,可以把洗衣机的水,洗澡的水进行收集,储到处理箱里面去,用这个箱子的水冲抽水马桶,这样可以节水35%以上。我们有许多技术和政策,都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里面包含着双创。”仇保兴说。
信号四:“双碳”行动
从认识自觉到行动自觉
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深圳元素、龙岗亮点比较抢眼。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用十六个字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概括:其一荟萃众智。共有来自1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人员参加,保尔森基金会、欧盟氢能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纷纷派员参加,并邀请不少业内大咖出席,比亚迪、深能源、南方电网等知名企业派员参加。其二是交流方案。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实现“双碳”,就绿色低碳发展具体解决方案比如光储直柔供电模式等互动交流。其三是推广产业。今年继续举办国际绿色低碳技术路演、欧洲路演两场路演交洽会,征集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个项目。其四是深化共识。充分利用论坛与海内外各方专家学者,进一步就强化低碳发展理念、拓展低碳发展思路、宣传低碳发展成就、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达成广泛共识,持续推动“双碳”工作落实落细。
12月16日,一场“碳路先锋 龙岗先行”主题研讨会吸引各方关注,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龙岗“双碳”之路支招。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领域到地区,都形成强有力共识,就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的倒逼机制。而龙岗要做碳路先锋、先行示范,要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主论坛时隔三年后,再次回归龙岗。为办好此次盛会,龙岗早在年初就把“办好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作为重要议事议程,并安排进了“攻坚堡垒、实干先锋”55项重点攻坚项目。
而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自2012年开建以来,历经近10年时间洗礼,再次迎来绿色蝶变,建筑特色从“低碳、低排”深绿迈向“近零碳”“双碳”浅绿——
低碳城会展中心B区302会议室,率先安装了国内首创微藻固碳生态氧吧系统,利用微藻固定二氧化碳能力是陆生植物几十倍的优势,将天然森林氧吧的绿色健康环境带进室内,明显降低因人员密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的呼吸不畅和头晕眼花等问题,大大提高舒适度。据介绍,这套低碳富氧的碳中和新技术将在医院、会议室有广阔应用前景。
此前低碳城畔的客家围屋新桥世居变身为零碳社区,太阳能长条座椅能直接给手机无线充电。根据规划,整个国际低碳城1公里的核心启动区都将打造成“零碳”示范区。
一场绿色低碳成果展引人关注。竹林婆娑、绿色技术、绿色建筑……展览共征集来自深圳22家企业及单位的76项先进技术和产品,其技术和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包括氢能、地热能等综合有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运营平台等。
多年来,龙岗的绿色低碳发展,历经蓝图绘制、发展路径、发展成果等不懈努力,从着力改善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低碳转型效益初步显现。
尤其是今年,龙岗区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成果。在本届论坛中,龙岗区正式发布“双碳”新政两大核心文件——《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深圳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
业内专家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龙岗是深圳的东部中心,刚刚发布的两个文件让人很振奋。希望龙岗结合自身定位,按照“碳达峰十大行动”,很好地把低碳这个概念和平台做好;重新研究产业布局,在未开发重要土地上好好谋划,围绕低碳、零碳、负碳,有秩序有节奏稳步推进;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践行绿色节约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龙岗率先吹响了工业大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号角,并给出了具体线路图和施工图,从“双碳”认识自觉迈向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