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香雪生命科学获2.1亿元A轮融资,所募资金将用以加速布局TCR-T临床开发。2019年,香雪生命科学的抗癌新药“TAEST16001注射液”获批国内首个TCR-T临床试验许可,意味着TCR-T细胞治疗新药研发迈入新阶段。
12月29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颁奖典礼暨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峰会在南沙举办,香雪生命科学中心副总裁龚海平博士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探讨香雪生命科学如何在创新发力实现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领跑,并如何顺势而为,多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龚海平:
香雪生命科学技术(广东)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司联合创始人。
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组学,抗体结构及表征研究,单抗药物开发,抗原靶点发现,TCR-T分子开发,目前研究主要聚焦在TCR-T细胞产品研发及相关肿瘤治疗领域。
曾参与开发的治疗关节炎的单抗药物,2020年全球销售额达18亿欧元。作为核心团队领导之一,带领团队研发的“TAEST16001注射液”的抗癌新药,2019年3月获中国首个TCR-T细胞制品的临床试验许可。
谈创新方向:需要跨企业、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度合作
问:目前而言,香雪生命科学的主要产品管线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服务?
龚海平:我先介绍一下香雪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香雪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癌症研究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家研究第三代T细胞受体的公司,它于2019年获得国家首个TCR-T临床批件。
香雪生命科学主打的就是给肿瘤病人提供个性化治疗,开发的产品是第三代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该产品针对的肿瘤目前主要以临床急需为主,比如说肝癌、肺癌、宫颈癌、肉瘤等。目前香雪生命的产品管线大概有十几条,覆盖的基因型相对也是比较广阔的,包括我们中国的4种主要的基因型,如HLA0201、0207、1101和2402等,上述这几种组织基因型我们的产品都有覆盖。
问:香雪生命科学未来将如何在创新方面发力,继续在这一领域领跑?
龚海平:我们大概是在2012年的时候开始创业,当时还是以一个项目组的身份在筹备组建。很感谢当时香雪制药的王永辉董事长,他很有远见,也十分支持我们这个项目,给我们投资了1.8个亿元。也就是说,我们在将近9年前就已经进军到这个领域了,而其实“细胞治疗”被广泛提起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因此可以说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投入,我们相对同行企业走得比较快,所以也顺利拿到国内首个TCR-T的临床批件。
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现在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我注意到今年11月国内有第二家企业拿到TCR-T细胞产品IND(临床试验审批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的临床批件。实际上这是好事,我觉得就是行业需要有竞争才会有发展。那么香雪生命科学未来如何继续保持一个领跑角色,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创新也很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人才,所以我们会首要关注调动好人才的积极性,掌握好人才政策。
另一个就是不断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的一些垄断。同时,加强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或者跨行业的伙伴的合作,这样可以做到共同发展,达到互赢的局面,香雪生命科学一直深耕于这一领域,基础也打了好几年,我相信我们的后劲还是会比较大的。我个人十分希望香雪生命科学能够一直领跑,实际上我们也在加倍的努力工作,保持学习及创新的心态。
问:创新是各个行业不断提及的关键词,您认为生物科技产业应该怎么创新?这对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意义?
龚海平:香雪生命科学是整个生物科技产业中的一部分,在创新方面实际上还是要靠我们的同行企业、生物医药、生物科技产业整个集群的发展,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一份力量,要做好这一方面,肯定要有国家层面的一个宏观政策的指导引领。
另外,我认为落实好园区的相关政策及转化机制,创造一个机会促进跨企业、跨学科、跨行业的进行深度合作,尤其跟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去高度融合。今后未来,我们相信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我们的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所以希望这些产业集群的布局,能促进企业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在全球的医药创新高地争得一席地位。我希望大家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谈创业前景:国家频出利好政策 人民健康需求多样化
问:您当初为何会选择回国创业?如何评价国内的创业环境?
龚海平:我是2012年回国的。当时也是注意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一些变化,包括当时整个中国的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都比较好,很多机构从国家层面或者到省市层面甚至园区,都纷纷到国外去招聘留学、科研工作及管理人员。
我是1994年去英国留学,在英工作学习将近有20年的时间,我也希望用这些工作学习的经历回国做点事情。当时和我一起计划回国创业的李懿博士(曾任香雪生命科学总裁)就提出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关于生物医药开发的T细胞受体的项目,所以我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项目与机会。另外我要感谢的就是香雪集团的王永辉董事长,对于这个项目也是给予了资金的支持,一次投入了1.8亿让我们去开展新药研发项目。当然除了这些条件,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她也是非常赞成与支持我回国创业。所以说各种条件叠加,我就选择了回国创业。
问: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群众层面,对生命健康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您认为这给生物科技行业提供了哪些机遇?怎样才能抓住这些机遇?
龚海平: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习近平主席也说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么几年来,人民群众对大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同时,资本的流向也体现了产业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印发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等内容,其中也提到了基因组测序、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学等各个领域,当然还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行等。
今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为指导我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也强调了创新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这些都是对于整个大健康产业的布局。
从整个市场需求看,现代人的生活压力、生存环境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亚健康的情况十分普遍,老百姓对于健康的需求更高了,不像过去只是简简单停留在买药治病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的需求在于保健预防、疾病保健,健康管理这一块,因此这方面的需求会催生很多产业,比如说智能穿戴、慢病管理、慢病监控,这些催生了很多新的业态、产品的开发。
最后是资本的介入,没有资本推动的话,很多技术仅靠政策很难转化为产品。因此,对于公司来讲,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可能首先要应势而为,捕捉到任何人任何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对人才的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当然还包括一些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创新,以及跟信息产业的高度融合,这些方面都会产生出许多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整个时代的大环境背景,去为自己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再回馈到社会的大健康产业上。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