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上午六点,天还未亮,家住广东省惠来县的林姨已早早做好了出门的准备。“再晚半个钟去,碾米坊就要没地方站喽。”林姨说道。穿好鞋子后,林姨提着一小桶泡好的糯米,急匆匆地走进清晨的寒风中。
林姨此趟碾米坊之旅,是为了接下来的做“粿”做准备。在潮汕地区,“粿”特指那些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其种类可多达十余种。软糯可口的粿素来是潮汕人在节日祭祀中的主角,春节亦不例外。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做春节祭祀所用的粿品——酒壳粿。此类粿品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之番薯、花生。为了“吃得更放心”,不少潮汕家庭会提前买好十几斤糯米,用水浸泡一夜后,次日便可提至碾米厂碾成粉状。

刚碾好的糯米粉还带着热气,林姨已将糯米粉摊开散热。林少娟 摄
粿的外皮由糯米粉做成,但主角并不只此一位。做了40年粿食的林姨告诉记者,潮汕人做酒壳粿时,一般会在糯米粉中加入蒸好的番薯,如此,做出来的酒壳粿会更加软糯、香甜,老少咸宜。

将糯米与番薯和成面团需下不少力气,为方便使劲,林姨单膝跪在地板上和面。林少娟 摄
相较于软糯的外皮,酒壳粿的内馅则略硬。酒壳粿的馅料通常由碾碎的花生糖做成。制作时,先将花生细细炒热,用大火逼出花生的香气。随后再另起一锅,下足量的白糖熬成糖浆。待糖浆火候适宜,马上倒入花生炒成花生糖。等花生糖晾凉后,再倒进石臼里碾成碎块。如此,内馅便准备好了,只待一双巧手将它纳入外皮,来一场甜软与甜硬的碰撞。

将酒壳粿的外皮捏成碗状,方便盛放馅料。林少娟 摄

放两大勺花生馅是潮汕人对酒壳粿最大的“尊重”。林少娟 摄

多余的外皮需要掐掉,留尾巴会破坏粿的品相。林少娟 摄

做好的酒壳粿即将被放入蒸笼。林少娟 摄
蒸好的酒壳粿香甜软糯,一口咬下,花生的香气顿时盈满齿间。“吃一个酒壳粿,来年就健健康康,无病无灾。”林姨解释了除夕做酒壳粿的寓意。

甜糯的酒壳粿素来是儿童的最爱。林少娟 摄
在潮汕地区,什么时节做什么粿、吃什么粿,一切都已安排得明明白白、井井有条,正如潮汕民谚所云“时节做时粿”。对潮汕人而言,做粿已不仅仅是为了次日的祭祀,这场美食盛宴里还藏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待,藏着人们对食粿者的祝福。除夕时节做寓意健康的酒壳粿;元宵节做红桃粿、酥饺,用于憧憬新年生活甜蜜,红红火火……时至今日,粿仍在潮汕人的美食江湖里占有一席重要位置,无论酬神祭祖,或是婚丧嫁娶,你始终都能在不少场合中瞥见粿的身影。
每逢时节,家家户户闭门做粿,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一并从烟囱逸出。一口金黄软糯的酒壳粿,也承载了许多人对于年味、春节的记忆。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图文: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