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广东年】城市一隅中的舌尖“年味”

2022-02-02 16:40作者:李姗姗 蒋清君 李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许素霞
说起客家美食,那就不能不提茶果

每逢春节,“年味”一词总会被人不经意地提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年味”的选择也更加多样, 它可能是烟花爆竹绽放后映入眼帘一瞬光彩;可能是各大超市响起的那些熟悉旋律;也有可能是始终让人念念不忘传统的味道。

这种味道它代表的可能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一种感情。或许它已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但印象中那股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时,依然会让人感到亲切如故。

将忙碌写进他们的“年味”谱里

说起客家美食,那就不能不提茶果。在客家人的饮食中,茶果是很普遍的食品,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家常见的糯米糍;也有大家只闻其名未见实物的“鸡屎藤”;还有象征着喜庆、团圆的红团粄等等。

这些茶果不仅多出现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就连逢年过节的祭祀供品中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而在深圳只有到城市一隅才能寻找到这一正宗地道的客家传统美食。

在盐田永安社区一条小巷中

就藏匿着这么一家客家茶果店——邓家传文糕点店

邓家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客家人

老板娘陈春兰及老板邓伟东

从上一辈手中接手这家客家茶果店以来

为保证传统味道

一直使用着流传下来的配方

以及坚持手工制作

“制作糕点从每天清晨五、六点就开始,在接下来的五六个小时里要完成清洗天然原材料、手工打粉磨粉、制作外皮及馅料、上老式大锅蒸熟、凉透打包等所有工序后才开始售卖。”

老板娘陈春兰在介绍制作工序的同时,还略带骄傲的说道:“现在许多糕点房的糕点都清一色用工具和机器制作,而我们还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虽然这样的产量不多,但只有手工制作的茶果才能让人们尝到最传统、最地道的客家味道。”

如果说春节前夕是

这一座喧嚣城市宁静的开始

这一段时间则是邓氏夫妇忙碌的开端

因为他们要开始赶制客家人过年时餐桌上

必不可缺的美食—— 年糕

制作年糕的工艺其实并不复杂,但却耗费人力。每年到这一时候,邓氏夫妇都会从早忙到晚,为的就是保证客家年糕甜、韧、香、厚的特色,也为了能让有着“年年高”寓意的食品出现在每一位顾客的餐桌上,给大家来年带来好彩头。

“传文”一词让他们选择坚持

关于院子里招牌上的“传文”一词,老板邓伟东是这么解释的,“同一时期原本附近还有几家比较有名的茶果店,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嫌做粄太累,不愿意接下这门手艺,而我们觉得这门手艺丢失太可惜,所以就决定继续做下去。”

正是这份初心以及良好的口碑

才让这一家客家茶果店为人熟知

在这一小院子中稍等片刻,你就能看到不同的顾客以不一样的方式前来购买茶果,有的顾客人未到声先至,从小院外便吆喝着来两份糯米糍,等你回过神来,就已发现他习惯性地走进厨房,看着老板娘陈春兰制作茶果,跟她用客家话唠嗑;还有的顾客不远千里驱车前来,就为了尝一口新鲜出炉的茶果,吃完还感慨道,在这里能吃到小时候令人怀念的味道。

“因为我们一家也是客家人,以前在深圳都不知道要去哪买正宗、地道的茶果,后来经人介绍,才知道这里有家做茶果的,试过一次之后,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说好吃,所以过年过节都会专程过来一趟。”坐在客厅等候茶果的刘女士说道。

正是有了这些顾客的支持

邓氏夫妇不畏辛苦

近些年选择在

南山区和罗湖区开了两家分店

让更多的人能尝到

正宗地道的客家传统美食

现如今,年过半百的邓氏夫妇

仍尽最大的努力

留住人们印象中“小时候的味道”

正如店名“传文”

他们希望能将这一优秀传统

客家食品及手艺传递延续下去

监制:谢艳霞 谢江涛

策划:杨红辉

统筹:潘莹瑜

采写: 李姗姗 蒋清君 李媛

罗骏贤余悦 詹越慧

设计:梁雪儿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