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天到2小时,国内电力行业首个“超强大脑”问世

2022-02-16 09:19作者:陈熊海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河峰
在远端就能“一日尽览鹏城塔”

防尘网、塑料大棚等外飘物一旦缠上供电线路,就会导致跳闸,影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在过去人工跋山涉水的巡检时代,由于线路覆盖广,很难及时全面监测外飘隐患。而今,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供电人员透过智能巡检系统,在远端就能“一日尽览鹏城塔”,巡检时间也从人工巡检的10天缩短到了2小时。

2月15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人工智能成果发布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个基于昇腾生态的AI预训练模型,以及基于昇腾生态的人工智能全栈国产化示范应用等“电力+人工智能”最新成果。


签约仪式现场

据了解,2018年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信息通讯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下称“ICT实验室”),打造“5G+全栈国产化+智能电网”、5G电力专用基站等行业首创性成果,推动了电网数字化基础设施国产化水平和户外复杂环境下巡检效率的提升,服务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续签,将促使双方进一步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通信网、联合创新5个方面,开启2.0版本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加强知识产权和联创成果的管理,推动创新成果孵化及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构筑联创品牌的影响力,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充分服务“双区”建设。

“超强大脑”算法识别平均准确率可达95%

巡检时间从10天到2小时,得益于人工智能,它让巡检系统有了会看、会记录分析、会预警的功能。而要让它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能力,靠的就是“超强大脑”——预训练模型。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在线检测系统远程查看输电线路运行情况

“预训练模型是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高地。在它出现以前,每次人工智能算法开发都需要从零开始构建大量的数据集,比如要进行大量的图像识别判断漂浮物,成本高、耗时长。而预训练模型是通过提前学习基础内容,建立起不同类别的通用模型,然后去匹配不同的具体应用场景,无需从大量数据中从头开始学习,需要收集标注的速度和训练收敛速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实现了算法开发思路的转变。”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信息中心技术专家张云翔介绍说。

他表示,在日常供电工作中,识别任务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80%以上。为此,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华为昇腾生态下,打造电力行业首个AI预训练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效率提升5倍。同时,识别任务的平均准确率从85%提升到95%,让排查设备隐患、查找故障等特定任务更高效、更准确、更智能。目前,预训练模型已用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无人机精细化巡检等12类任务。

该预训练模型是电网场景下组件研发由手工训练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重大突破,也是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人工智能成果的缩影。据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汤寿泉介绍,深圳供电局践行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工作部署、对接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先试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目前,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已梳理出18项人工智能场景。

多项首创成果促进能源数字化转型

此次发布会还展示了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公司成立ICT实验室以来,形成的多项首创成果。

“本次发布会发布的成果,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提供能源数字化转型信创样板。”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在致辞中表示。

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对保障国家电力安全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电力行业内,率先开展以华为鲲鹏、昇腾芯片为代表的国产技术研究应用,对8大类国产软硬件产品开展兼容性测试,并提出了电力行业首个业务迁移验证平台,保障了电网核心业务系统在国产核心软硬件上的平稳运行。

近年,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公司还携手促进5G技术和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包括建设全球首条5G SA网络差动保护配网线路,降低城市故障停电时间;在500千伏鹏城变电站打造深圳5G智慧样板项目,巡视业务工作效率提升2.7倍,单次操作工作效率提升70%;打造全球首例电网实时控制+采集领域5G试点,实现户外高清视频巡检。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本次战略合作在夯实原有ICT领域合作基础上,将在电网生产业务领域深入探索,双方将在数字化转型、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通信网、联合创新5个重要方面深化战略合作。”华为公司企业BG副总裁、全球能源业务部总裁孙福友表示。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