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预制菜十条”)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从研发平台、监管体系、示范企业与人才培育、物流建设、品牌营销和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制定措施,旨在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预制菜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菜品种有水产类、畜禽类、蔬菜类等。
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广东近三年的实践经验所得。在15日下午召开的广东省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就指出,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且势头持续增强,保持领先态势,广东在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排名第一。
3月25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高庆营表示,预制菜已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看点一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制定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
发布会上,高庆营指出,“预制菜十条”结合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着重从建平台、保质量、通物流、促金融等四大方面部署产业发展。
“力争在3年内建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预制菜全产业链研发平台”,这是“预制菜十条”提出的明确目标。如何落实?文件指出,以省农产品加工服务产业园牵头,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预制菜相关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联合共建平台。
该平台要重点开展预制菜共性基础研究,建立原料和菜谱数据库,研发原料半成品加工与贮存技术,构建相关食品科学理论,并形成系统性研究。同时,设计研发预制菜相关装备,开发新厨具、新餐具、新包装。
广东企业推出的预制菜品。
“预制菜十条”特别提到,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更进一步,是要建设研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预制菜知识产权保护。并且设立预制菜成果转化专项,加快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研发成果及技术转化,扩大产业化规模。
产业化不断发展之下,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也要随之形成。“预制菜十条”提出,以粤菜三大菜系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为试点,逐步制定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
这些系列标准包括:预制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预制菜产业园评价规范、预制菜中央厨房建设指南、预制菜包装通用要求、预制菜冷链物流运输要求以及预制菜分类基础标准、预制菜品质评价检测标准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乃至系列湾区标准,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
文件要求,探索建立预制菜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质量安全评估体系。以田头(塘头)智慧小站等为有效载体,实现预制菜专供农产品源头检测追溯。为此,要组织保险机构与预制菜企业对接,推出一批面向预制菜产品、原材料质量等的专项保险产品。
看点二
推动仓储冷链物流建设
预制菜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
冷链物流是现代化食品流通的必要环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需如此。“预制菜十条”指出,广东要组织引领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充分发挥省内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牵引辐射作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基础设施作用,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为主渠道的预制菜流通体系。
在此基础上,支持仓储冷链企业研发预制菜专用装备,培育一批跨区域的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同时,生产基地可建设预制菜专供田头(塘头)智慧小站和销区前置仓,形成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闭环供应模式。并鼓励预制菜产业集聚地区对仓储冷链物流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打通预制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后,品牌营销也要跟得上。在这方面,广东计划依托成熟的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鼓励预制菜企业创建加盟网店。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广东将探索汇总预制菜产销大数据,实现全产业链大数据的统一归集,促进科学合理生产经营。
而在线下推广方面,广东预计每年组织筹办若干场国内外专场推介活动。并且,支持预制菜知名品牌产品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等食堂。这也将进一步打通预制菜的C端市场,提高知名度。
人才培养也是推动预制菜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手段。根据“预制菜十条”,广东将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和普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推进预制菜“产学研”基地建设。聚焦预制菜生产、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环节,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并且,创新培训模式,实施广东预制菜卖手培养工程,每年评选一批广东预制菜行业代表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也鼓励“粤菜师傅”星级名厨参与开发推广预制菜品。
看点三
分区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园
五年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
如今,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乡村振兴“新引擎”,广东也在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园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为推动预制菜产业聚集发展,“预制菜十条”明确提出,要按“一核一带一区”分区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将其纳入第二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及广东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范畴,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力争建设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园,形成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
如何建好这些预制菜产业园?“预制菜十条”指出,要推动预制菜产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产业园区内要建设科技平台和进出口平台。若是老区苏区发展预制菜产业,要促进工业产业园与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形成政策叠加优势。
此外,要推动打造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高地、湛江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茂名滨海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园区、广州南沙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佛山南海顺德预制菜美食国际城、潮州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江门全球华侨预制菜集散地及梅州、河源、惠州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等,带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将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省级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以“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为核心,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广东预制菜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广东预制菜十强百优企业。
“力争五年内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预制菜十条”指出,未来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看点四
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项目储备库
建设大湾区预制菜美食文化城(街)
为大力提供金融服务支撑,“预制菜十条”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纳入本级财政支持范围,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同时,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支持预制菜直供基地、田头(塘头)智慧小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预制菜产业项目储备库,支持建设一批预制菜重大投资项目。
可以看出,广东将预制菜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发展捆绑在一起,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重视。
不仅如此,“预制菜十条”还提出,要创新金融信贷服务,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预制菜产业开发金融专项产品,发挥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作用,构建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体系,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此外,积极向国家争取预制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开展培训宣讲。
未来,广东的预制菜将不断推广至海外。“预制菜十条”指出,广东要大力培育预制菜出口企业,鼓励广东预制菜企业到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海外仓,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在此期间,增强预制菜原料全球采购能力,积极开展同业交流合作,实现“农产品进、预制菜品出”“一产进、二产出”。
为了让广东预制菜成为新餐饮风尚、新餐饮模式、新餐饮文化产业的引领者,“预制菜十条”还提到,要支持各地建设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美食文化城(街),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持续开展“食在广东”“广东喊全球吃预制菜”系列活动。在省统筹建设的“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开设“预制菜科普”专栏,加强广东预制菜科普宣传,推进预制菜科普基地建设。
附: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一、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
二、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
三、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
四、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
五、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
六、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
七、拓宽预制菜品牌营销渠道
八、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
九、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
十、建设广东预制菜文化科普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