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回A股首日冲上44%涨停上限,但4月份过半新股破发

2022-04-21 14:51作者:邱墨山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许素霞
新股表现惨淡

作为“三桶油”之一,“巨无霸”中国海油回A募集资金350亿元。这是今年A股募集资金最大的IPO。4月21日,上市首日,中国海油表现极佳,一度达到44%的涨停上限。截至午盘收盘,该股报13.91元,涨幅达28.8%。

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以来,大量A股上市新股出现了破发,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4月以来,新股破发更是频频创纪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股破发频现,投资者弃购的现象也开始增多,如中国海油本次中签率0.427%,网上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金额约为2.43亿元。

专业投资人士建议,“在新股破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要认真研究新股的基本面是否值得长期投资,是否值得投资,新股发行价是否过高,切忌盲目打新。”

中海油回A中签率今年最高,但弃购金额超2.42亿

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并称为“三桶油”。招股书披露,中国海油主要业务为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

2021年8月19日,中国海油高层在2021年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红筹股,中海油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如果有政策条件,将努力实现回A计划。9月26日,中国海油宣布启动回A程序,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拥有净证实储量约53.7亿桶油当量,创历史新高;近三年储量寿命持续维持在10年以上。2018-2020年该公司储量替代率分别为126%、144%、136%,储量替代率持续保持高位。

业绩方面,2021年,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2461.12亿元,增长58.40%;实现净利润703.20亿元,增长181.77%;该公司预计202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40亿元至280亿元,同比增长62%至89%。

招股书披露,中国海油预计本次募集资金总额280.8亿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预计将募集322.92亿元的资金。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圭亚那Payara油田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圭亚那Liza油田二期开发项目、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陆丰12-3油田开发项目、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及旅大6-2油田开发项目,同时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近期市场低迷的影响,中海油申购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弃购。中国海油发行结果公告显示,此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42697013%,是2022年以来网上中签率最高的新股。在此次新股认购中,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金额2.42亿元;还有7位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弃购金额为59.62万元。

发行采用“绿鞋”机制,此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采用了此种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油此次A股发行采用的是“绿鞋”机制,发行价为10.8元/股。“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这一机制有利于稳定新股上市后的表现。此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采用了此种机制。

4月21日,上市首日,中国海油一度达到44%的涨停上限。截至午盘收盘,该股报13.91元,涨幅达28.8%,成交近86.45亿元。在港股,中国海洋石油(0883.HK)股价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今年以来涨超40%,截至记者发稿,股价为10.78港元,总市值达4804.1亿港元。

信达证券认为,在本轮募集资金支持下,公司油气开发规模迎来新一轮增长,公司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样的“勘探开发-炼化-零售”陆上一体化石油公司不同,中海油为我国最大的海上上游油气生产龙头,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商,中海油此次回A也进一步丰富了A股市场的股票类型,填补了国内市场在纯上游股票上的空白。考虑到公司受益于原油价格攀升和产量增长,2022-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估值存在大幅修复向上空间,且享受高股息,给予“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表示,回归A股,开启新篇章。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是三桶油中最早赴海外上市的一家,200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21年受制裁影响从美股退市,且H股也受此影响外资拋售。2022年公司拟于A股挂牌上市,成为三桶油中最后回归A股的一家。今年我们核心观点是“传统能源公司价值重估”,公司作为稀缺的油气上游标的,将开启资本市场新篇章。

“今年最大的IPO引发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近期二级市场受到内外部利空因素的影响,持续出现了一个多季度的调整,市场整体的氛围较为低迷。在这个市场底部发大型公司IPO,可能会引发分流二级市场资金的担心,对市场短期走势形成一定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面以及疫情防控等共同决定的。投资的本质是做好公司的股东。”

并非每只新股都如此“幸运”,4月以来过半新股表现惨淡

但不是每只新股都像中国海油一样幸运。在A股市场,上市首日破发已成为常态。

4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股普源精电在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下跌34.66%。4月12日,国内射频芯片龙头企业新股唯捷创芯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66.6元/股,收盘时跌幅为36.04%,刷新今年上市首日破发纪录。截至目前,唯捷创芯股价依然处于破发状态。

若论中签亏损程度,最惨的要数翱捷科技。今年1月14日,翱捷科技登陆科创板,定价164.54元/股,上市首日破发33.75%。若投资者在当日收盘价位置卖出,中一签亏损约2.77万元。

4月21日上市的三只新股中,仅中国海油表现不错。另外两只新股—中一科技、嘉戎技术双双破发。截至发稿,中一科技跌幅超20%,嘉戎技术跌近17%。

据南都记者统计,截至4月21日,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有110只,首日破发的有31只,首日破发率29%,且主要集中在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今年4月以来,新股破发频频创纪录,共上市股票24只,首日破发12只,破发率达50%。

“这段时间,新股破发成为一个焦点,历史上第六轮破发潮正在来袭。4月上市的新股破发率呈现增长态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新股破发一方面是二级市场整体低迷,造成新股上市之后股价走低。另一方面是新股发行询价逐步开始实行市场化询价,一些机构在报价时,为了使得自己能够具备打新资格,倾向于往上报价,这就使得最终新股发行价偏高,出现破发就不难理解。

杨德龙建议,在新股破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打新的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大比例弃购的现象。在打新时,投资者要认真研究新股的基本面是否值得长期投资,是否值得投资,新股发行价是否过高,而不是盲目打新,打新破发就会造成投资亏损。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