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 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提升

2022-05-22 10:42作者:孙小鹏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许素霞
教育是国之大计

深圳福田区梅林小学开展“喜迎冬奥会·萌娃大闯关”为主题的期末学业闯关游戏活动。

←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学生课后练习跨栏。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为学生上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全省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72.67万个,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2019-2021三年高职扩招42万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正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道路。

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数读五年

◎2017年以来,全省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16.72万个,“5080”普惠目标顺利实现;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72.67万个,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提高到89.29%。

◎全省“双一流”高校总数达到8所;其中新增3所高校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占全国新增“双一流”高校数(7所)近一半。

◎全省高职三年扩招42万人,超额完成扩招任务。扩招专项行动报到率92.2%,在校生课堂育人满意度97.4%,雇主满意度95.4%。

01 思政教育

全国首创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

老师弹古筝,学生弹琵琶。课堂近半,老师和学生们放声高歌《映山红》《十送红军》等经典的红色歌曲。

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红色经典音乐中的党史》一课成为网红课程。任课教师杨文欢通过曲目导赏、红色歌曲演唱、史实解说、听歌猜曲、党史竞答等方式将思政教育与音乐艺术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到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省教育系统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着手,多层次、多维度推进思想铸魂育人工作走实走深。其中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多位省领导到高校讲思政课,同时在全国首创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开学思政第一课”。同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印发,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四个一”改革试点,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15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不是短期就能见成效,必须久久为功,必须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成长过程。”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真正用心去教,真正跟学生有心灵的沟通。据悉,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2021年增至6232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思政课教师师生比基本达到1:350。

02 基础教育

全省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超172万个

下午3:40,东风东路小学锦城校区的操场上,各个区域已经划分为不同素质课程的教学场地,锻炼体能、学习篮球、网球、街舞……尽管满头大汗,但孩子们脸上都露出笑容。对于学生们而言,“双减”后校外补习没了,校内作业少了,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

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双减”工作全面落实,坚持校外治理、校内提质。校内方面,100%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课后服务已基本达到两个“全覆盖”;校外方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累计压减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减压,周末不能“补课”,也没有太多纸笔作业,学生的娱乐生活显得更为丰富了。广州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近百名同学来到海珠湿地公园,参加“植物猎人的环岛之旅”学科轻研学活动。“我们是‘植物猎人’,应该有猎人一样敏锐的眼睛,同时又要有天使一样热爱自然的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期待这样的学习经常有。

在今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双减”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公布“双减”政策成效第三方评估情况。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表示满意;58.35%的学生本学期体育运动时间明显增加,38.06%的学生表示每周可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长增加,37.15%的学生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长达3小时以上。

“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双减”政策的总体要求。毫无疑问,广东省“双减”工作开局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效。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多措并举。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广东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破堵、创新、扩容、提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全省实现教育强镇、强县(市、区)、强市全覆盖,教育“创强”完美收官。2019年,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国家反馈首次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广东省获得“优秀”等次。

2017年以来,全省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16.72万个,“5080”普惠目标顺利实现;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72.67万个,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提高到89.29%。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学生入学安置率达98%以上。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03 高等教育

全省“双一流”高校总数达8所

今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广东全省“双一流”高校总数达到8所;其中新增3所高校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占全国新增“双一流”高校数(7所)近一半。

2018年,广东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5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去年11月,《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要求“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广东新增3所高校上榜。而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也在其他方面得到显著体现。

2021年9月14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迎来了首批627名同学。这是汕尾地区迎来的第一所“双一流”高校,更是广东实现21个地市本科高校全覆盖的收官之作。

为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广东加快推进粤东西北高校(校区)建设,全省高校由2017年的151所增至2021年的160所,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高校布局结构实现新跨越。

而在“强特色”方面,全省21所高校128个学科入围ESI排名前1%,较2017年增长129%,增幅全国第一。2017年以来,全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各4所,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分别为79、228个,新增普通本科专业477个,43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58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04 职业教育

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

“广东省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高职三年扩招42万人,超额完成扩招任务。扩招专项行动报到率92.2%,在校生课堂育人满意度97.4%,雇主满意度95.4%,毕业生8月31日去向落实率达到94.3%,实现了扩招的量质双升。”今年2月,在教育部新春系列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如是说。

近五年来,广东针对职业教育开展“扩容、提质、强服务”多方位提升,职业教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记者了解到,为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广东大力推进省职教城建设,已进驻10所院校约11万学生;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开发“粤菜制作”“粤点制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纳入国家证书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1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双高’建设得怎么样,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表示,要把“双高”建设当成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工程来谋篇布局,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05 湾区发展

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4月27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永久供电工程送电成功;“五一”劳动节,1500余名建设者紧锣密鼓加紧建设,为竣工目标全力冲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建设力度和进程加快。

在广东教育奋进这五年里,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稳步推进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和深圳教育先行先试。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先后获批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获批筹设,具有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增至5所,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去年,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举行“揭牌仪式暨首场校园体验活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理事长郭梓宁说道:“将学校办成具有暨大本色、湾区底色、港澳特色的国际化示范学校。”据悉,在基础教育方面,广东近年来建设一批港人子弟学校(班),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来粤接受基础教育享受内地居民子女同等入学政策,2021学年全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近11万人。

去年,暨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充分利用广东红色资源大省的显著优势,设计出10条省内党史教育社会实践考察路线,积极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组织近千名港澳台侨学生开展实践考察、实地研学,让他们依托领略红色资源、研学乡村振兴、探究历史文化、参访知名企业等。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