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区,东晓街道有一群“银发志愿者”

2022-07-20 14:34作者:林敏儿 蔡欢 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泽权
基层防疫一道亮丽风景线

深圳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已经持续多日,许多“户外工作者”们也连续多日暴晒在烈日之下。在罗湖区东晓街道的各个核酸检测点、小区卡口,也能见到这样一群“户外工作者”:他们满头银发,仍然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如太阳般输出着自身的能量。防护服下,汗水湿了又干,内心却始终不被动摇,因为抗击疫情,他们走到一起;为了群众安全,他们无私奉献……面对疫情,他们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奋战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银发力量。

474x278_62d7712857e4a.png

夫妻同心,成抗疫主力

“我不是党员,也不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一直都在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我的初衷就是能替换一下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可以短暂的喘口气,真的太辛苦了,寒冬酷暑工作没停过。”7月18日,正在检测点值守的郭辉女士说。她的隔离面罩上布满水汽,背部露在防护服之外的红马甲也被汗浸湿了。

郭辉夫妻93年来到深圳,退休前,她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平日里闲暇时间经常在福利院做义工。疫情开始后,看着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社工们每天起早贪黑,忙得脚不着地,她也想自己可以出一份力。于是主动请缨加入到社区社区志愿者,参与到大数据筛查、核酸点扫码、卡口执勤、疫苗点宣传的工作中来……

在重点人员核酸数据筛查中,郭辉认真负责,详细地询问居民的行程及核酸的情况,提醒社区居民及时测核酸;过年期间仍坚持值守在卡口,把控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在核酸检测点,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扫码,一穿就是四个小时,身上的衣服经常湿透。

甚至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上班前就尽量少喝水,尽管辛苦忙碌,郭辉仍觉得很开心,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郭辉的先生彭国庆也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运送生活必需品。

“记得有一次晚上11点多,彭大哥搬到满身大汗,气喘吁吁的将重达20几公斤的物资,送到居民家里,收到物资的社区居民都表示非常感动,在疫情期间多亏暖心的志愿者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草埔东社区工作人员小范接受采访称。“他们夫妻俩在疫情期间,肩并肩一起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成为草埔东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四月份,郭辉的义工时达到了200多个小时,相当于每天服务7小时以上。”

守护家人,也守护他人

东晓社区阳光明居的党支部书记刘小兰,退休之后在外仍无私奉献,她向党支部党员发出倡议,组织党员率先带头参与卡口扫码测温、核酸点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自己主动请守卡口,每当有居民进入小区、车辆驶近小区,她便上前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同时积极发动身边熟悉的老人去打疫苗,逐户上门做工作,陪老人家们聊天,一聊便是几小时,了解他们没接种疫苗的原因、顾虑,向老人家科普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消除大家的顾虑,如有人接种则全程陪同疫苗填单、量血压、评估等。

“刘小兰的丈夫是植物人,长期住院治疗,她每天往返医院、小区,照顾老伴、组织和参与防控疫情志愿服务成了她的全部生活。”东晓社区党委副书记曾燕君感慨道。“我们多次跟她沟通让她把生活重心偏移一些到自己身上,但她认为自己是党支部书记,就要以身作则,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不忘初心,退伍不褪色

江水庭曾是一名退伍军人,年轻时从军36年,在部队获得上校军衔,转业到地方后,在企业当了8年党委书记,如今是松泉社区鹿鸣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主动关怀一线人员,看到医护人员天天、顿顿吃盒饭,累得经常吃几口就放下继续工作。他主动与送餐的餐饮店店主商量,一部分订餐改为稀饭或增加辣的口味,保证医护人员吃好吃饱。同时动员居民煮绿豆汤或甜汤,慰问一线防疫人员。

“现在天气这么热,大家工作了一天都没有什么胃口,我只能想办法让他们尽量多吃点,人是铁饭是钢嘛。”江水庭说。“之前我们还发动居民给一线防疫人员包饺子,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吃起来,感觉跟过节似的,他们都很开心,我自己看着那个场景也很感动,大家都辛苦了!”

此外,江水庭作为党支部书记,还非常关怀支部党员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家庭状况。

一日之中,夕阳余晖最为温柔美好,活跃在防疫一线的这些“银发志愿者”,也最为动人。年过半百,经历了人生百态,依然心怀温柔,关爱社会,关爱他人,而这“银发力量”也成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