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进社区利益纠葛:进场费水涨船高,运营商抱怨利润太薄

2022-08-04 16:26浏览:{{readnum}}

      如何避免将民生工程变成“生意”?
      微信图片_20220804164824.jpg


      “如果我的充电桩要进入小区,第一关肯定要经过物业同意。”随着消防新规落地实施,广州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开始提速,但近日有充电桩“桩主”反映,在进驻小区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物业方设置“门槛”。

      640 (1).jpg

      图:番禺区某小区外面的一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奥一新闻摄

      在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既能缓解车主的充电焦虑,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要求,也能美化小区环境。本是一项民生工程,部分物业公司为何要从中“阻拦”?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如何避免将这项民生工程变成“圈钱的生意”?



      “进场费”拉高充电桩建设成本?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长,社区居民对公共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桩主”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90后的晓林加盟了佛山一家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公司,成为一名充电桩管理员,也被人们称为“桩主”。晓林的工作除了日常维护外,更重要的是拓展“尚未安桩”的小区。

      他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想要进去小区,物业是绕不过去的一关。“经常要请他们吃饭喝酒联络感情。”谈到近日的业务进展,晓林有些忧愁,“最近受政策影响,不少企业涌入充电设施建设这一行业,总是不断会有人去找物业商谈。”久而久之,物业就成了“香饽饽”,有物业不断拉高合作成本,“进场费”要价越来越高,导致“我们这些小桩主只能望而却步”。

      在晓林看来,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物业和居民都是受益者。“安装充电桩能一定程度解决小区车辆乱停放和飞线、入户充电问题,而物业基本啥都不用干就能坐着收钱。”

      据了解,和汽车充电桩繁琐的程序比起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安装建设相对简单,建设成本也便宜很多。“其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进小区挺简单的。”晓林介绍称,“常见的比如10路的充电桩,能同时为10辆电动车充电,成本一般七百多,其实也没啥,就是一个插座加装了充电模块和各类安全设施。”他表示:充电设施安装的数量要根据小区电动车的使用量来定,“如果只有30-40台车充电,一个10路的充电桩基本就能满足。如果一个小区有400辆电动车,那么投入10台10路充电桩或者5台20路充电桩就够了,这在以前1万块钱以内完全可以搞定。”

      但是现在,随着物业收取进场费或场地租赁费“水涨船高”,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建设成本也在不断提升。晓林称:“以前一万块,现在两万都搞不定。”而且,“安装时的主线、消防设施、监控、雨棚等费用是我们承担,物业是不用出钱的

      充电桩企业与物业具体是怎么合作呢?一位充电桩运营商邓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充电设备进小区一般都是通过与物业合作,有两种合作模式:一是交入场费或场地租赁费。比如说,一套设备(一般是1台主机、10个插口)一年收费三五百甚至上千元不等。此外的成本还有设备耗损、人员、消防设施等其他费用;二是交电费。充电设备进入小区不用交场地费,但物业会根据具体使用的量收取电费,用多少收多少。”

      有没有不收进场费或场地租赁费的小区?“肯定有,但是不多。大部分都是要收的,有的不光收租金还有分成。”另一位“桩主”王先生称,他遇到有小区1台充电桩场地租金要收2000元/年,假设安装10台,光场地租金一年就要2万元,“另外还要分走一半的利润(分成),算起来比安装成本还要高。”



      物业为什么要收“进场费”?

      建设充电桩本是惠民工程,物业真的在收场地费吗?物业对这个问题又是怎么看待的?记者采访一位在广州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多年的陈小姐,她证实了“场地费”的说法。“收场地费肯定是会有的,因为物业公司就是靠这些收入来盈利。”陈小姐所在的公司在海珠区管理一家小型社区,只有几百户居民,“如果光靠收取物业费,公司是活不下去的,而且还经常收不齐,总有人会拖欠。”因此,像电梯广告、停车费、场地租金等等,“这些都公司必须开展的业务,也是保证营收的手段。

      谈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问题,陈小姐表示:“物业也要承担风险和管理责任,假如有住户停放充电时起火引发事故,或是车辆物品等被盗,我们也要进行管理;如果充电桩坏了使用不了,业主也会第一时间找我们。”

      但是以晓林为代表的“桩主”们却认为,“充电设备保养是运营商负责,出现使用故障也是运营商负责维修的。物业在管理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很多事情。”

      运营商邓先生也表示:有些物业没有认真履行管理责任,比如对充电桩了解不足,缺乏基础认识,任由居民随意停放充电,或是长时间占用充电位,导致后面的人想充电也充不了。“即使有收入分成,他们也是随意走过来看看,(对于一些车主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基本上是不理的。”

      邓先生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运营商在进场和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成本,后续还需要继续投入人力进行保养和维修,“这样一来,只能靠提高充电价格来维持营收。”

      广州一家充电桩公司的总经理在谈到“进场费”时表示,希望物业“不要太狠”,利润太薄了,原计划3年收回投资,现在4年5年都不一定,听说有些企业都发不出工资了。



      抬高充电费用可能会“退”车主

      “我在家里面充电一次5毛钱就够了,可我在外面充电桩充要花2块钱,有时候可能还不止。你说我会怎么想?”一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讨论充电成本时表示,“普通的电动自行车每次充满也就是一度电,差不多5毛多钱。”

      对此,运营商张先生表示: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公共充电设备肯定是要以盈利为目的,但是运营商最后面对居民制定的充电价格,很大程度取决于物业向运营商收的电费价格。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不同小区的充电价格跟运营商在当地的建桩成本与运营成本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不同物业公司对于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备建设态度会不同,“有愿意提供便利支持充电厂商进驻的,这种情况下,充电收费不会很高。”但是也有一些给厂商设置了“高门槛”的物业公司,他表示:“尤其是现在一些物业公司把安全公共充电设备当成一项生意来看待,看到有很多厂商都想进去安充电桩,他就认为自己的场地很抢手,设置了很高的‘进场费’,有些甚至还要将居民使用充电桩产生的收益,与运营商进行分成。”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充电设备的使用成本,而充电运营商们“也只能将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认为,“这才是各小区收费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间表示,“如果充一次电只收一块钱,老百姓们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而某些物业公司设置的这些“门槛”无疑大大降低了车主们的使用“便利”。在他看来,对于那些掌握着充电桩“入场券”的物业公司来说,充电桩运营商们是“弱势群体”。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照一辆车充一次电一块钱的电费成本,每周充电两次。以广州400万辆电动自行车来说,假设物业公司按照50%比例收取分成,充电点就要多拿出一块钱,这样算起来,每辆车每个月充电费基本要50元,有些少一点的也将近40元。这里面充电运营商能赚多少钱呢?除去成本可能还赚不到10块钱。而物业光靠分成,一年下来就几个亿了。”

      有些充电运营商为了保证营收,就会直接提高充电费用。“可是这样普通百姓怎么想?有可能会‘吓退’一些人。”蓝会长认为,杜绝“入户充电”除了加大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外,充电价格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何避免将民生工程变成“生意”

      充电桩行业赚钱吗?据一位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生产商介绍,“这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投入,但单一利润也相对较薄,客单价往往只有一两块钱,因此要靠量来带动。”他举例说,“如果只有3-5充电桩(每个桩带10个电插座),一个月也就是几百元的营收。假如有10台以上的设施设备,再结合预充卡,就有机会可以提前换取流动资金回笼。假如经营规模再大一点,达到50台或100台设备,可以获得线上流量回报,那样的话每个月可能会有千元以上的收入。”

      但是想要获得能够同时安装50台或100台公共充电设备的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对场地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满足各项安全标准。其次,在寸土寸金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很多小区自身规模有限,尤其是规划较早的一部分老旧小区,本就没有预留建设公共充电设备的场地。因此,广州周边区域的大型社区就成了很多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备运营商争夺的目标。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运营的企业有12000多家。记者此次调查发现进驻广州市场的至少有30家以上。

      做这一行好赚钱吗?“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备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对于刚刚进入这一赛道的新企业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位广州的充电运营商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新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备覆盖率接近90%,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另一位来自佛山的充电运营企业则有不同看法:“未来关注电动自行车的人会越来越多,随着各项标准日渐完善,行业也会越来越规范发展。”

      “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是一项民生工程。”蓝会长指出,除了负责安装的生产运营商以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充电设施的供给保障和政策支持,街道及社区要强化对居民的安全充电教育,小区物业也需专门安排人手对充电设施进行监管,各方形成合力,助推这一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您对电动车充电费有什么建议?

      欢迎添加小助手拉您入群,暗号“电动车”

      一起讨论吧~


      640.jpg


      微信图片_20220804192106.jpg


      监制:刘丽君

      策划:谢江涛 左志红 高春明

      统筹:管玉慧 卢若情

      采写:管玉慧

      海报设计:郑柏琪

      实习生:胡铭恩


      更及时 更接近 更有趣 关注奥一新闻微信号

      推荐阅读

      {{item.title}}

      {{item.datetime}}

      {{item.summary}}
      • {{tag}}

      相关推荐

      合规研究院

      Copyright ©1996~2021 oee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