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营收213.40亿元,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将有进有退

2022-08-31 11:49作者:严慧芳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超35%

8月29日,复星医药公布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13.40亿元,同比增长25.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62亿元,同比增长18.5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20亿元,同比增长6.66%。报告期内,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75.9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5.58%,同比提升4.92个百分点。

新产品收入占比超25%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2022年上半年,尽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带来压力,复星医药持续推进创新转型,全面提速国际化布局,同时加强业务的分线聚焦,推动事业部架构下的整合式运营和效率提升,业绩实现稳健增长。2022年下半年,复星医药将继续贯彻4IN战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优化运营管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积极拓展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合作机会。”

中报显示,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复星医药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2022年上半年,包括复必泰(港澳台市场)、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产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

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首个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上市一年多以来,截至2022年7月末,已列入44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5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达近百家。

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超35%

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复星医药已经布局包括检测、预防、治疗等多个版块。吴以芳指出,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到35.58%,其中包括出口到海外的诊断试剂、抗原、核酸等产品以及一些出口的抗疫物资。

依托复星医药的国际化生产水平和质量体系认证以及海外产品准入和营销能力,2022年1月及3月,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先后获MPP许可生产并向全球约定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供应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及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仿制药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Ritonavir)组合,许可生产范围包括原料药及成品药,持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治疗药物领域,2022年7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真实生物订立协议,就双方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产业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等事宜建立战略合作,合作领域包括新冠病毒、艾滋病治疗及预防领域。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获批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新冠肺炎药物,于2022年7月25日获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

在新冠疫苗方面,复星医药表示,正持续保障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向港澳台地区供货,以满足当地疫情防控接种需求。

针对合作伙伴BioNTech披露二代新冠疫苗将在今年10月份左右向FDA申报上市,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和BioNTech一直紧密协作,在港澳台地区市场上的产品报批会同步进行,复星医药也会在申报条件具备的时候及时提出申报。

未来战略提出五大关键词

吴以芳在媒体沟通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企业面临集采和疫情带来的挑战,全球市场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这样大环境,复星医药未来战略方向提出五大关键词,包括分线聚焦、创新国际化、卓越运营、重视现金流和组织人才战略。

“复星医药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对整个业务进行了事业部层面的拆分,现在是仿制药(成熟产品及制造)、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六大BU。”吴以芳指出,公司业务也是有进有退,任何时候战略都是取舍。他强调,复星医药将通过精益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同时,公司要强调重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和公司自有现金流,整个公司要保持合理的财务杠杆,随时关注在全球业务拓展中的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确保国际经营层面的稳健和安全。

在全球化方面,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海外商业化团队超1400人,已在美国、非洲及欧洲搭建营销平台并实现向美国市场的制剂直接销售,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博毅雅(Breas)等医疗器械业务已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地区,复星诊断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在十余个国家实现销售。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加强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复星医药正在积极推进生产体系的整合,以规模化、有成本竞争力的制造体系,最终实现全球产能产型的统筹规划。在国内,正在建设两大综合制剂制造中心及三大原料药生产基地,逐步夯实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产业优势。在海外,Gland Pharma的多条注射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主流法规市场GMP认证,供应全球市场。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