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城市的“绿核”?广州做了这些

2022-09-22 17:57作者:林少娟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近年来,广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广州这座超大城市而言,保护和建设湿地公园具有哪些意义?

湿地,城市灵动的“眼眸”,以绿野碧波调适着人与自然和谐共栖的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相融共生,既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城市考题。近年来,广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广州这座超大城市而言,保护和建设湿地公园具有哪些意义?

在今日(9月22日)举办的广州湿地生态保护建设主题发布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广州目前已建成湿地公园25个,保护体系基本完善,保护修复初显成效。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广州正在推进重要湿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广州已建成湿地公园25个

吴敏以一组数据介绍了广州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广州已建成湿地公园2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个),湿地保护小区32个,自然保护地89处。“我们的湿地保护体系以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等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吴敏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922175122.jpg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

保护之外,修复工作亦不可或缺。广州现有的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随着物种多样性不断丰富,广州已成为湿地保护修复典范。据各点最新监测数据,广州市湿地范围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208种,其中昆虫738种,鸟类187种。

于广州而言,湿地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为市民提供一片生态景观。“广州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实施了海珠湿地的人工复合湿地、花都湖的矿坑湖等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生态修复,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游憩休闲生态产品,又提升了周边地区的营商环境水平,走出一条湿地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的新路子。”吴敏介绍。

以海珠湿地为例,自10年前在全国首创“只征不转”保护性征地以来,海珠湿地从一片万亩果园蜕变为城央的“绿心”“南肺”,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大型企业在湿地周边汇聚,成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的生态核心。在南沙湿地、花都湿地、天河湿地,相似的故事亦在演绎。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州目前正推动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广州已有省重要湿地1处。“今年,我们正在积极推进1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重要湿地申报和认定工作。”吴敏称。

湿地公园具备哪些价值?专家解惑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打造生态“绿核”,对城市发展具备哪些意义?与会专家学者对此作出了解答。

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傅京燕认为,保护和建设湿地促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生态价值。“生态产品通过发挥其生态功能,减少特定灾害或相关环境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也是彰显经济价值的一种方式。” 傅京燕表示。“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湿地可以释放生态红利,吸引新型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相关产业在区域内聚集与发展。”

此外,湿地带来的社会价值亦是一大亮点。傅京燕以海珠湿地公园为例,“它无界地融入了广州中轴线城市景观,对构建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峰亦持有相似的观点。“海珠湿地作为城央湿地,不仅是对广州湿地生态本底的保护,更是为城市提供了全面的生态服务。”胡峰在会上表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了中科院、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一流团队,为海珠湿地规划建设超大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稳定器。“同时作为广州重要的‘冷源地’,为提升湿地碳固存提供了支撑,为‘双碳’目标实现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持续分享广州绿色经验。”

海珠湿地于今年迎来发展十周年的节点。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海珠区保护管理办公室将结合海珠湿地十周年纪念,举办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