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疾控提醒:科学规范戴口罩,这些细节应知晓

2022-11-17 09:59作者:廖晨星 翁均婷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防疫不松懈,让我们更好地将病毒“拒之门外”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案例来看,做好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个人清洁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手段。

  哪些口罩具有防疫功能?哪种效果好?你知道怎样正确佩戴口罩吗?你是否存在不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呢?

  广东疾控近日就如何规范佩戴口罩发布指引,提醒大众注意以下防疫细节。

  疫情期间不宜佩戴“花式”口罩

  目前,常见口罩类型主要包括:医用型、工业型、装饰型和防晒、保暖型口罩。其中,装饰型和防晒、保暖型口罩不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使用,因为装饰、防晒、保暖型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不能满足微生物颗粒过滤要求,存在防御疏漏的风险。

图片

  选择具有防疫功能的口罩

  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俗称N95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俗称K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都具有防护功能,符合防疫要求。

  以下几种口罩从防疫效果上来看:医用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温馨提示:从口罩外包装上的编码来辨别,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颗粒物防护口罩【GB 2626-2019】、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2013】、儿童口罩【GB/T 38880-2020】,符合防疫要求。

  合理选择儿童口罩

  6-14岁的儿童,建议单独购买专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适合小孩年龄尺寸的口罩;3-6岁的儿童,应在成人指导下使用口罩;3岁以下儿童不适合佩戴口罩。

  按照正确步骤佩戴口罩

  清洗双手:佩戴、摘取口罩时,注意手卫生清洁。

  搞清正反:将口罩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浅色面朝内。若口罩无颜色区别,褶皱处向下朝外。

  按压贴合:双手拿住口罩耳挂至耳朵上,将皱褶拉开,保证口罩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然后,双手摁紧鼻夹向两侧移动,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贴合鼻梁形状。

  检查松紧:佩戴好后,检查带子是否合适,最后调节松紧,保证密闭性。

图片

  纠正不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

  佩戴口罩期间不要将口罩拉至下巴处、挂在耳朵一侧。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遇口罩变形、破损、潮湿、有异味、被明显污染时,口罩的防护性能将会降低,应及时更换。

  在公共场合想打喷嚏或咳嗽时,可以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臂遮挡;也可以不摘下口罩,及时更换即可。

  饮水或进餐需要临时保存口罩时,应轻轻将口罩从双耳处摘下,避免接触口罩向外的一侧,摘下的口罩不要放进兜里或包里,避免挤压变形。

  有独立包装的口罩,取下后朝内对折放回原包装中或放到干净的收纳袋中;没有独立包装的口罩,取下后,存放的桌子上用酒精消毒然后铺上纸巾,口罩朝内对折放在纸巾上再覆盖一张纸巾。回到家时,暂时取下口罩可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图片

  佩戴口罩期间如果感觉到憋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到通风处摘除口罩透气。

  佩戴口罩乘坐交通工具或在公共区域停留过时,避免细菌感染,不建议口罩循环使用。

  符合标准的口罩足够产生防护。佩戴多个口罩不但不会产生叠加效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还会破坏口罩的密合性,影响防护作用。因此,佩戴一个口罩即可。

  口罩的呼吸阀是单向阀,吸气时关闭阻挡微生物颗粒物,呼气时打开,这就意味着和没有戴口罩一样,没有经过过滤的气体被直接呼出来,有可能携带病毒直接排出,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达不到预防的作用。

  进行运动时,人体呼吸加快加强,通气量明显增加。佩戴口罩运动容易导致呼吸不畅、喘不上气来。因此,不建议佩戴口罩进行体育运动。

  取下口罩后,应折叠扎紧投放到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中,按照其他垃圾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感染。处理完应及时洗手。

  科学戴口罩,防疫不松懈,让我们更好地将病毒“拒之门外”。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