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教科院及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知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著名校长评传第一人。
十年前,2012年初秋的那个下午,阳光温暖而灿烂。在以深圳特区中心城区名字命名的一所学校里,郭其俊正眺视着远处操场上奔跑的学子。赴深上任后,他随即就迎来了一次媒体入校的集中采访,而我就是采访队伍中的一员。
彼时,他刚刚成为深圳“百万年薪”重金招聘的第一位高中校长抵达鹏城,正在迎来职业生涯中后期的另一个高峰。“我是将近50岁的时候来到深圳,应该算是‘高龄深漂’了,但我一直坚持‘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原则”,郭其俊半开玩笑地说着当年的选择。那段岁月,携“百万校长”的光环,郭其俊延续了“流量明星”的称号,当然,除赞誉和羡慕外,社会上也不是没有质疑之声。
从“百万年薪招聘校长”开始,深圳进入教育大投入阶段
在10年后的今天,回眸昔日的“百万校长”,考虑到当年的物价、房价水平,深圳教育豪掷重金纳贤求才的阔绰手笔很快引发全国教育同行的热议,应该说,也正是从“百万年薪招聘郭其俊等校长”开始,深圳正式进入了“利用强劲的经济实力驱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金元时代”。虽然“金元时代”的提法有点刺耳,但却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历史阶段。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以前就经常拿清华大学的办学经费和哈佛大学的办学经费相比较,认为清华大学太寒碜了。
近年,深圳继续加大教育投资,进一步投入“真金白银”,高质量推动学位建设,进一步推动名校长、名教师的高薪引入,陆续也有一批新的“百万校长”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加入到深圳教育的华丽矩阵当中。但稍显遗憾的是,有部分“全国著名校长”成为了深圳教育的“匆匆过客”,像郭其俊这样著名的,还能持续精耕十年,为深圳教育奉献心血的委实属于少数。
这十年间,他先是在中学推动了数项教育创新,推动了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后来又成为区教科院院长,执掌全深圳第一个区级教育科研机构,推动教师成长机制的革新。执教生涯从南通起步,再到南京,最后落脚于深圳,郭其俊也数度完成从“高薪校长”到“教育评论人”(意见领袖)的华丽转型,在不同的“教育人”角色中继续奉献智慧力量。
差异化竞争,是一种积极的城市发展战略
十年间,深圳教育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经济实力强。从10年前的“百万校长”,到近年的“重金招聘清北毕业生”,“清北毕业生的尽头是深圳教师”这些网络流行语不断佐证着深圳教育“财大气粗”的面貌。“可是除了经济实力强之外,深圳还能给中国教育留下什么?”
郭其俊认为,当前深圳教育处在一个“投入持续增强、改革不断深入、成绩日显突出”的历史阶段,用“重金”展开差异化竞争是一种积极的人才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世界足球的高地在欧洲,无论是足球市场,足球底蕴,还是足球文化,欧洲足球对全球不少地区都是降维打击之势。而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美国足球的世界排名不算高(当然比中国足球高很多),但美国足球的优势是很‘土豪’,他们也在打造自己的足球大联盟。”郭其俊认为,基于这样的特点,美国足球大联盟总是能用重金吸纳一些职业生涯中后期的欧洲一线足球明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贝克汉姆当年加入美国洛杉矶银河队。”郭其俊认为,不管贝克汉姆职业生涯后期在洛杉矶的球技表现如何,他都是将欧洲先进的足球文化带入美国的重要先驱者,美国的足球生态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郭其俊认为,当前中国教育的格局中,北京、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领头雁”,类似于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的地位。郭其俊回忆,其中有段时间,深圳也专注于从“北京和上海”吸引名校长及各类教育人才,深圳“百万校长”的橄榄枝也一度伸向了这些地区。
“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以更高的待遇吸纳人才,以更多的投资倾注于教育,是一个无可厚非的方向……这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也是一个必经阶段,是一个充满碰撞,充满机遇的阶段。”郭其俊说,以现在深圳教育的生态位,一定可以酝酿起巨大的后发优势。
人才,势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十年间,深圳引入的一些著名校长,其中一些人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比较短暂。同样,近年深圳重磅引进的众多“清北老师”“博士老师”,也存在一定的“流失率”。“重金招进来,为什么这些人才留不下来?”也让许多深圳教育同行报以惋惜之声。
“人才,通常是流动而不是固定的;人才,势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郭其俊对这种看似“人才流失”的现象有着别样的理解。我们会看到,而无论人才怎样流动,最终他势必会落定在一个各方面综合条件最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地方。
即使一个城市的教育生态不够完美,是否就一定要“拂袖而去”?郭其俊认为,一个走向成熟中的教育生态往往酝酿着许多未知的机遇,而这正是深圳的魅力所在,也是他最终选择留在深圳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它。
学校改革,必须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开始
在特区学校任职期间,郭其俊一直是深圳最热门的“流量校长”之一,这“流量”不仅来源于作为“百万校长”的光环,更在于他任上数项颇具锐气和胆识的改革。
譬如,从2013年起,郭其俊就在每年的期末考试中增加了一项——心理测试。心理测试试卷90道题,列出了一些常见“症状”,如头痛、容易烦恼和激动、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胃口不好等问题。每个问题又设置“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个答案,分值依据程度不同而设置为1—5分。
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感觉,选择适合的答案点击,并算出总分。郭其俊说,此套试卷依据的是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设计而成,主要针对16周岁以上的人群,题目均为目前普遍得到应用的自我评定项目组成的版本。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应该说,我们是深圳较早推动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学校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仪式”,是泼水节。每年在毕业典礼的时分,学校都会举办隆重的“泼水节”——800名毕业生和老师相互泼水祝福,为青春定格难忘瞬间,校长也要被同学们淋成“落汤鸡”。“学子们向校长泼水,发泄一下心中积怨,也能明白校长这些年的良苦用心——平时管得严,是真的为了你们好,而高中生涯结束,学子们从此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这个‘泼水’的仪式也能让学子记忆终身。”
郭其俊的这些改革,均是出于改善学子心理健康的初衷。“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有考试一个维度,我们的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我们不是只追逐分数,除了高考成绩拔尖的‘学霸’之外,我们还有体育、音乐、舞蹈的高水平人才,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多元化的人生赛道。”
2016年起,郭其俊调任教科院院长,接过了新的使命和重担。至此,郭其俊完成了从名校长到教科院院长的又一次华丽转身。6年来,他凭借多年在教育一线的积累、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清晰的教研思路和规划,使得福田教研近年来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闯出一席之地。“教师书院”、“双培养机制”、“课堂革命,福田表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福田经验”均成为了福田区教学、教研的闪耀标签。六年以来,福田教科院不断发挥着“中央厨房”和“枢纽”的作用,为福田区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课程改革倾注了大量心血,创造了许多教研成果,为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了许多特色与模式。
心怀感恩,开创教育“评传文体”
在教育生涯的晚年,郭其俊始终在探索继续为教育事业倾注热血的另一种形式,从教育人、教学人再到教研人,从校长到院长,每一次的身份嬗变,都在积累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又一份深刻认知,而近年他又“解锁”了另一个角色:教育界的新近“意见领袖”。他提笔撰写关于深圳教育、中国教育的点评文章,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教育评论人。
从2019年起,每年的正月初一,郭其俊都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在充分梳理深圳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对深圳教育新年工作思路深进行解释和点评,引发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数十家媒体平台先后转发了郭其俊的点评文章。
郭其俊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之心,怀着对教育界同行的敬意和理解,写下了多篇“校长人物评传”,他评述“衡水现象缔造者”、著名校长李金池一文,获得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共鸣,也让人深深体会教育改革探路者的艰辛与不易;郭其俊笔下的知名校长:刘彭芝、李金池、李希贵、王殿军、罗滨、刘长铭、陆云泉、窦桂梅、刘希娅、刘可钦,均是有血有肉的教育传奇,这些中国顶尖教育改革家们的教育思想跃然纸上。这是作者作为“名校长出生的院长”与评述对象“名校长”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郭其俊仿佛正在用键盘与他们远程“隔空对话”、心灵感应。
2021年,郭其俊亦用华丽的笔触叙写了刘京海、程红兵、夏青峰、叶翠微、唐江澎、朱华伟、彭娅、张云鹰、李一诺等9名国内知名校长的事迹——这19篇评价校长的优秀文本,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评传文体”和“评传系列”。“校长评校长”的新颖模式也吸引全国教育界同行争相传播。
郭其俊一路走来,始终“流量伴随”,他想要把这份“流量”,变成扩张与传播深派教育声音的“能量”。纵使年近六旬,他仍要继续充当教育事业的逐新闯将,为深派教育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