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广东各大高校纷纷发布新年贺词,“晒”出过去一年的成绩单,展望2023年的奋斗目标。
这些高校的新年贺词,可以说干货满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各高校细数了过去一年的发展亮点。其中,不少高校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大平台、大项目先后落地,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双一流”加速建设等,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彰显了广东高校发展的动能。
部分高校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各大高校的新年贺词中,“学科建设”成为高频词。这些成绩,反映了广东高校的学科实力。
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广东有8所大学、21个学科入选。入选高校在新年贺词中多对此有所着墨。
“新一轮学科评估取得历史性突破,成绩斐然。”中山大学提到,11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办专业100%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华南农业大学提到,2022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元年,学校成功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作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南方科技大学则提及,学校及数学学科入选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华南师范大学在新年献词中透露了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心理学保持“A+”,马克思主义理论从“A-”到“A”。
“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同样在不少高校新年贺词中提及:
暨南大学进入ESI前1%学科数达17个;广东工业大学工程学跻身ESI前1‰;广东海洋大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持续保持ESI全球前1%学科,工程学进入ESI前1%学科的接近度提高到101.19%;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与毒理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持续入榜ESI全球排名前1%;汕头大学7个学科稳列ESI全球前1%学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科学学科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
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普遍把ESI进入全球前1%、1‰的学科数作为建设目标。透过贺词中的“跻身”“保持”等字眼,可以明显感受到,广东高校学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中大、深大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两所高校的新年贺词中,出现了同一个关键词: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新获批共建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牵头或参与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6项,其中牵头组建申报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获批立项建设。
根据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官网介绍,该实验室前身为1978年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创建的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系统开展生物防治的重要科研机构。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更名为“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经科技部批准,实验室重组更名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热带亚热带农作物与水产畜禽的重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是该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国担任实验室主任,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这是深圳大学建校以来,以至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深大建设相关领域世界一流学科搭建了重要平台。”在2023年新年献词暨40周年校庆公告中,深圳大学公布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并强调了其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围绕射频异质异构集成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原创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认识基本原理,掌握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形成射频异质异构集成能力、平台和标准,研制一系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电路系统。实验室研究将推动集成电路变道超车发展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快速进步,实现从集成电路到集成系统的变革和跨越。
从目前已公布信息看,全国重点实验室集中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致力于攻克该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可以预见,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将成为参与建设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研攻关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新建校区扩大办学格局
当前,广东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高等教育在校生达408.82万人。稳步提升的教育规模,对高校的办学空间和办学格局提出了新要求。
2022年,广东多所高校推进新校区建设、启动校园建设新一期工程、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多翼”办学大格局,做大办学盘子。新年贺词中,多所高校透露了建设进展——
暨南大学优化“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加速推进,珠海校区科技园建设如火如荼,深圳校区蓄势待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知识城校区新校址破土动工,新校史馆落成开馆;
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启动校园建设三期工程,建成后校园一、二、三期总规模将达到125万平方米;
广州大学优化拓展办学格局,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二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以高质量高标准交接启用,山海相依,一体多翼新布局更趋完善;
岭南师范学院获得湖光校区首期800亩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各标段工程顺利开展,建设“师范特色、省内一流”的标杆工程和百年工程迈出一大步;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海东校区一标段桩基工程开工,首栋主体结构于2022年11月封顶。
不少高校也将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写进学校2022年度民生实事计划,并努力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校园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宿舍、动科兽医楼续建项目按期完工,新建校医院项目顺利封顶,综合体育馆、人才公寓项目全面动工建设。
广东工业大学科创楼、科技楼加速建设,田径场、羽毛球馆焕然一新,学生宿舍庭院变身休闲空间,教师休息室增设可躺沙发一一实现师生盼望的“小确幸”“更便利”“高品质”。
扩大规模,提升格局,内涵发展,广东高校正朝着“更大更强”发展,为师生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