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数百万宝安人安居乐业的家园
正在成为一个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
美丽家园
如今的宝安
处处充满
海的活力、河的灵动
湖的温润、山的稳重
以及城的繁华、人的和谐
这一年里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
宝安坚持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步伐
更加坚定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以高质量生态环境助力宝安
加快建设
世界级先进制造城
国际化湾区滨海城
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01
“绘”好宝安的绿色生态底板
绿色
代表生机
为宝安“染”上勃勃生机的
是如绿宝石般镶嵌在宝安土地上的
那一个个公园
今年
宝安扎实开展公园绿地建设,编制《宝安区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凤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宝安区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指引》,加快推进市下达区2022年公园绿地建设指标,包括三型公园、立体绿化、乔木种植、绿道、郊野径、共建花园和自然教育中心七大类任务共73个项目,总建设面积115万平方米。
全面推进30个“平安公园”示范点创建,同步推进廉政公园、青年公园、围棋公园等精品主题公园规划建设。
目前
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8%,宝中社区共建花园获评全市“十佳社区共建花园”,蚝乡湖公园、石岩湖湿地公园和北环路等一批精品项目广受市民好评。
更灵动的绿色生机
穿梭在全区数十条河流中
它组成了城区最活跃的纹路和肌理
这一年里
宝安率先在全市开展《宝安区碧道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新圳河、西乡河、石岩河为试点,优先推进区位条件优越碧道的详规编制工作,为全区构建了“两带三廊五区”的碧道总体结构。
目前
全区已建成的碧道包括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石岩湖碧道等14处碧道。2022年4月,由于碧道建设显著成效,宝安荣获广东省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资金。根据规划,到2025年,宝安区将高质量建成255公里碧道,构建起水岸一体的河流生态廊道、营造匹配大湾区高度的滨水风貌。
02
强监管快治理
全力守护良好生态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2022年以来,宝安坚定不移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决策,编制《宝安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气十条”、编制土壤污染联控共治九条措施,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阶段性成效,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至15.7微克/立方米,达历史监测最佳水平,同比下降18.2%。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月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4座饮用水源水库水质月均值均达到地表水Ⅱ类。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背后,是宝安驰而不息的有力举措:
水生态环境管控力度持续增强,实施水质“一周一监测,一周一通报”制度,推行“科技管控+人工巡查”机制;
土壤污染防治方式取得新突破,采用“水土共治”模式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复,成为全市借鉴案例;
蓝天保卫战全方位推进,完成《宝安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前期研究报告》,筛选20家企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项目管控清单,开展“碳评估”“碳管家”服务……
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越发鲜明。
全力降低环境负担
是守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作为人口大区,自《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宝安动员全区力量抓实抓细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指导各住宅区物业公司、社区股份公司,在全区住宅区设置分类投放点4280个,100%完成密闭化改造,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九大垃圾分流体系,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区622个住宅小区、455个城中村(含街道项目)、16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场所的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区厨余垃圾收运量达1400吨/日,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6%以上,居全市前列。
03
以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天更蓝
地更绿、水更清
良好生态不仅是感官的享受
更是赋能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将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宝安正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2年来,宝安分步推进宝安“山海连廊”建设,优先启动18公里的平峦山山海连廊和83.7公里的远足径郊野径两个重点项目,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山海连廊示范段建设工程项目计划2023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宝安区已建成近500公里绿道、72公里碧道和20公里郊野径,让越来越多市民爱上了“亲山达海近河”的户外体验。
落实“碳中和”战略,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首家“碳中和”汽车经销店也落户宝安。宝安的大兴丰通公司从2019年开业之初就对汽车电池回收、太阳能发电及充电设施减排、智能车联网的特色服务等进行不断探索,努力促进汽车经销店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去年,深圳大兴丰通雷克萨斯及所在汽车中心均已实现绿色能源的100%使用,获得全国首张汽车经销店“碳中和”证书,在成功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态负担。
过去一年里,宝安出品的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获得热烈反响。在2022年的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中,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深圳光明段、宝安段,东莞滨海湾段)入选“十大范例”名单。从黑臭河滩变身为湿地公园,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美景如画,不仅引来众多鸟类栖息,而且成为市民游玩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兴、产业兴。宝安2022年在全市率先推出“生态惠企”十条举措,打造“绿色引擎”,持续擦亮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底色;同时打造全市首个基于CIM平台数字底座的“智能选址”区域环评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废水委托水质净化厂处理工作,加快构建“智慧生态管控系统”,促进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减轻企业负担,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发展为生态让路
生态为发展赋能
具有宝安特色的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一个蓝天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的
大美宝安
正从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