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学 “童”样精彩

2023-03-03 08:55作者:李才瑛 王抒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河峰
捉泥鳅、打秕谷、贴红旗、拓年画……

捉泥鳅、打秕谷、贴红旗、拓年画、舞红绸……“老师老师,你看我的泥鳅怎么不动了?”“老师,原来小番茄是这样的长的呀,像一串小灯笼。”“那个大铁罐子居然是蹦爆米花用的……”3月1日,福田区石厦学校小学部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去南泥湾耕读小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连珠炮弹似的发问,让老师对他们的可爱忍俊不禁,也对他们这三年因疫情的缺憾感慨万千。

“孩子成长需要深刻的体验”

从大巴车集合开始,孩子们就叽叽喳喳没有停下来。“他们憋了三年,今天终于能去到户外释放天性了。”校长王明慧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悦,也忍不住嘴角上扬。问及此次活动的策划,王校长希望孩子们能在春光明媚的时候出去玩一玩,这也是三年疫情欠孩子的,久违的自由与放松。

王校长表示今年会增加课外、校外活动的比例,包括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图书馆等,“孩子的成长需要深刻的体验,这样才能将理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理解。”王校长说,如何给孩子们做思想教育,比如在活动中小朋友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他们便能深刻理解什么是团结。“深刻的体验能让他们有细腻的情感,有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正直、善良、向上的种子。这个其实就是学校课外活动最大的意义。”

看着自己孩子和同学手挽手跟着队伍走出校门,一(3)班的家长仿佛被孩子们的笑容感染了,也兴奋地给孩子拍照。“孩子几天前就很激动要出去玩了,我们也很开心学校的安排。对于城市孩子来说,这次活动能近距离接触农耕文化,让孩子体验曾经的辛劳,学会感恩生活。”家长说。

据了解,此次孩子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知识积累课程如一餐饭的故事、瓜果总动员,和实践体验课程如创意风筝制作、跳红绸舞、捉泥鳅、年画拓印、扎稻草人等内容。

其中,风筝制作和年画拓印的地点设在了大棚里,四周布满了水培蔬菜和太空水果,让孩子置身于巨大的果蔬世界里创作。还有创意植物园的打造:乒乓球做成的花盆,轮胎改造的小花园,废弃水壶里茂盛的多肉,破手套里长出的嫩芽……孩子们在自然中找到兴趣,也在创意中培养审美、迸发灵感,从他们制作的风筝和年画中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创意。

寓红色教育于农耕文化

“一方面是学习农耕文化,激发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南泥湾耕读小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杨波表示,手作红旗、戴草帽等项目活动中植入了课程,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成长。将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娱乐中。”插秧、打秕谷、挑水浇菜等活动,亦是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曾经生活的不易,做勇于拓荒艰苦奋斗的人。”杨波说,学习过程中既有劳动生产又有红色文化,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而且孩子们的劳动付出也会得到应有的收获,杨波介绍活动中会分配学习任务挣取积分,比如为团队和谐融洽作出贡献,或者通过挑水浇菜编草鞋忆苦思甜。积分可以换取纪念品或者爆米花等食品。“让孩子在技能方面和认知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的凝聚力。”

除此以外,活动中所体现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见到老师要问好,上下车问候司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清理好……社会实践能够带来孩子们的最直观的文明礼仪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实践。”杨波说。

临近傍晚,孩子带着手工作品和纪念品满载而归,书包里装着的是他们的智慧与劳动成果,衣服上花花绿绿的颜料和水渍是他们认真参与活动的见证。他们挥舞着自己做的小红旗告别实践基地,相信这里的美好经历会深深留在他们脑海中。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