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ChapGPT、精准医学……这场论坛亮点多

2023-03-26 16:15作者:林诗妍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团结合作,才能共同面对人类健康新挑战?

“世卫组织也宣称如今死于新冠的病人数每天都是历史低点。我们离走出‘新冠’这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节点已为期不远。”25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的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致辞中如是说。他指出,人类全面建立了对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

2023年,关于健康和医疗的深刻探讨仍在继续。基层医疗、中医药国际化、人工智能医学……人们迫切希望解开一个问号: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团结合作,才能共同面对人类健康新挑战?在亚青论坛的“健康与医疗”主题论坛上,生物医药与科技、健康医疗企业与高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得以机会汇聚思考,畅谈健康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新篇章。

主旨论坛

立足全球领域 关注医疗创新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但理念并不落后。当前,中医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老牌中医药企在论坛上释放“振兴中医药”的强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楚源在主旨演讲中介绍,广药集团在2021年成为全球首家以中药为主业的500强企业,下一步将以科技攻关、时尚中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建设中药科普平台等为抓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药健康大平台。站在生物产业迅猛发展风口之上,广药集团期待能与各国、各科研机构、各企业加强合作,努力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为亚洲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326160223.jpg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楚源

修正药业集团总裁修远指出,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说明健康需求与健康保障能力之间还存在矛盾,需要从“共”字着手,团结一致、彼此支持。他认为,作为中医药企业,要做好传承保护,发掘好中医药宝库,让更多的经典名方名药服务百姓健康,同时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合作,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微信图片_20230326160302.jpg

修正药业集团总裁修远

一场新冠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建设好“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性。立足大湾区,放眼全球,探索立体化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联合医务集团执行董事李家聪分享了管理式医疗的“湾区模式”,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如何通过医险结合探索14亿人口的健康管理新路径。他表示,联合医务集团携手政府部门在大湾区已经搭建了超过100多家社康中心。在社康中心将协助政府共同培养全科医生,助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空间的改革。“我们希望未来更多病人愿意到基层去看病。”他指出,集团将对基层医生做好及时保障,希望他们保持有对167种常见病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用好香港在这方面的资源以及经验,协助两地共同推动管理式医疗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326160410.jpg

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联合医务集团执行董事李家聪

平行对话

前沿技术如何予生命以质量?

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部分,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科技发展和健康医疗之间关系是什么?科技创新如何真正助力医疗健康发展?在平行对话环节,华大集团CEO尹烨、柏视医疗科技总裁兼联席董事长徐晨阳、易创科技CEO汤敏超以及亚洲心脏病学会副主席(孟加拉)米斯巴胡从学术、企业、国际等多元化角度,基于各自的行业特色与发展经验,对科技发展与健康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观点分享与思维碰撞。

微信图片_20230325205408.jpg

健康医疗领域的下一个关键技术点在哪里?华大集团CEO尹烨发表观点时提到,原始社会人类平均寿命为16岁,到如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2岁。百年间人均寿命大幅提升的背后,是科技的发展。他分享了抗生素与疫苗的发明与使用的发展历程,认为下一个技术发展的关键点是基因检测与大规模的呼吸系统检测,这类检测让人类有机会远离中晚期肿瘤、遗传病等。他认为,一个好的医疗技术,从发明到真正的普惠,需要具备许多条件。一是通过技术让成本可控,二是通过政府的组织实施,让技术的渠道可及,最后是做好大众教育,塑造正确的医学认识,这三个环节将是一个全球性技术被普及的关键。

现代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中医药,实现1+1>2的效果?易创科技CEO汤敏超从推进中国中医药现代化的角度,解读科技和健康医疗的关系。他提到,饮片和颗粒,最重要的技术是中草药的萃取。易创科技将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于颗粒晶体萃取,将能使其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从而降低中草药的副作用。

当科技领域的ChapGPT开始疯狂刷屏,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健康领域掀起怎样的火花?柏视医疗科技总裁兼联席董事长徐晨阳认为,ChapGPT在今年第一季度后会爆发式发展,但因为医疗本身的特殊性,这一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速度将相对较慢。他认为,未来有几个方面值得期待:首先是预测医疗方面,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挖掘诸如基因、影像等各种各样的医疗信息实现预测性医疗,使得疾病在还没发生或者尚处早期的阶段,得到及早介入;其次在分布式医疗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之外,还可以结合5G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实现分布式医疗,即让病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得到最好的治疗。未来的应用场景或许是:人在哪里,治疗就在哪里发生。


媒体专访·修正药业集团总裁 修远

问:修正药业产品线涉及多个领域,未来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答:在老药新作上我们会有一些大的发展。党的二十大召开到现在以来,高质量发展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所以修正药业在高质量发展上也做了一些全面、整体的布局。比如说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对整个集团进行全数字化的改造,包括我们也设立了几个不同的基金,在新药研发,设备研发等方面做相应的投入。

问:修正药业作为老牌药企,将如何焕发新活力?

答:修正集团本身也是高新技术企业,修正药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在这里我们会创新研发药品的方向,例如通过“老药新作”,让产品保持不断地迭代更新,这将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

问:在中医药出海方面,修正药业有怎样的规划与布局?

答:因为“出海”受当地法规的限制,因此在这块领域上我们还在继续努力。中药产品中很多以复方用药为主,因此还有一些壁垒需要我们去克服与打破。

(采写:奥一新闻 林诗妍 管玉慧)


媒体专访·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联合医务集团执行董事李家聪

微信图片_20230326161214.jpg

摄/林诗妍

问:从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这期间有一系列政策出台。联合医务在大湾区的基层医疗业务享受到了怎样的政策助力?

答:我们集团在最初就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规划了大湾区的框架后,就可以很清晰地明确我们就在这个发展规划之中,因此我们的业务得以有序开展。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每1万人口要达到有5名以上的家庭医生,因此我们就可以跟市政府、区政府等合作伙伴共同商讨如何推动这个健康中国政策的实施,可以说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聚焦点。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从广州番禺开始,在2018年2月份联合医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首家港式金牌家庭医生诊室揭幕,此后一直到2022年底,我们已经累计培养了2000多名的金牌医护。如果没有大湾区发展纲要这样一个清晰指引的话,企业一定没有那么大的决心信心以及意愿去做投资,将更多香港乃至海外的优质资源融入到大湾区。

问:联合医务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当前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面临哪些挑战?联合医务将从哪些方面克服?

答:首先,我觉得粤港融合以及健康产业的发展要从一个制高点考虑,不能简单理解为将香港的医护、医疗资源复制到内地。大湾区有9+2个城市,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与人口现状各有差异。例如深圳年轻人口比较多,而广州的老龄人口比较多,因此不能将香港的一整套做法直接复制过来。

我常分享的一个模式是“茶餐厅”的模式。例如我们在内地开茶餐厅,不可能把香港的厨师都搬过来,而是要把茶餐厅对应的管理模式、品牌定位、培训标准输入过来,通过本地化过程,促使企业在实现增长的同时,发挥其社会作用。所以医疗产业的粤港融合方面,我们倡导的是将服务的模式与标准实现融合,而融合是建立对医疗体系的互相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联合医务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桥梁作用。

问:目前联合医务与公立医院合办三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有哪些政策上的突破与创新?对它的发展有何期望?

答:其实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词语。因为大家在就医过程中总会面临“候诊三小时,面诊几分钟”的痛点,其中需要有一些模式的创新。例如在香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背后则是一个庞大的专科医生以及医院资源。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只需要对接你的家庭医生,而他会根据实际问题去对接不同的专科医生为你治疗。

这衍生出来一个现象,在医疗付费体系中,如何把每100块钱的运营效率提高?内地平均每100块钱的医疗费用,自费比例大概在30%,香港这个比例大概是在15%,其中商业保险的发展起到一个重要作用。目前健康险体系在内地的发展还是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它仅是解决一个支付的问题,它还没解决如何透过健康险维护健康的问题。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集团极力在推动创新的模式,也是香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个模式。在大湾区,它肯定可以二次创新,而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会打造一个新的管理式医疗模式,而这个会让更多人意识到其实医疗不用那么贵,这也是我们希望推动的一件事。

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我们首先培养好我们的家庭医生,让他有这个能力去提供基层服务。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选址于广州市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希望能为就诊者提供港式医疗服务——即全科+专科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我们希望透过这样一个支付体系,帮助政府推动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树立一个医疗服务流程,树立一个以维护健康为目标的诊前、诊中及诊后的就诊流程。

这就是我们说的协调护理(coordinated care),通过这个你才可能长远地维护健康以及把医疗费用做好,所以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在我们心里的规划是希望可以把这种港式医疗“全科+专科”,或者是已经开始流行的全科MDT这样的一种服务模式,通过南沙实现,最终让患者跟社会受惠。


采写:奥一新闻 林诗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