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1号线治堵“朝令夕改”引质疑,专家建议综合疏堵

2023-03-30 17:48作者:郑少纯,肖有若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深圳地铁11号线拥堵依旧。

11号线拥堵依旧。

距离24日深圳地铁发布公告“岗厦北站早高峰14—11号线换乘模式调整推迟实施”已经过去一周,地铁11号线高峰期拥挤问题依然存在。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着地铁拥挤、“通勤艰辛”。

微信图片_20230330173940.png

3月20日,深圳地铁通过媒体宣布将于3月28日起,在早高峰期间试行调整岗厦北站14号线-11号线换乘模式。

然而,4天之后,深圳地铁突然发布公告,宣布暂缓原定于28日开始试行的“站厅换乘”方式,具体的原因并未公开。

至今仍未就相关调整措施作出相关解释,至于如何更加优化缓解11号线拥挤的方式,也未作出详尽的解释和公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提及,运营单位应当作出年度服务承诺,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作为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地铁运营,其相关措施应及时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告,及时向公众说明。

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忌讳“朝令夕改”,确有“朝令夕改”的必要,需要对此有相关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任何措施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是否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研究员梳理发现,在“站厅换乘”发布试行和推迟试行的两则公告下,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有网友表示,“能理解,没办法的办法,11号线现在到天花板了。”

也有网有认为这是“行不通”的,表示“站厅换乘”会增加其通勤时间的压力,甚至有网友对这一模式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788x1135_6425597107628.png

800x633_6425597107959.png

作为公共交通运营公司,深圳地铁应搭建与市民沟通的平台,主动说明、快速反应。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李辉认为,深圳地铁一方面需要从优化运力、提升效率角度解决市民出行感受到的拥堵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向市民清晰解释运营方案的合理性理由。

“市民和深圳地铁集团都在不断发声,要想化解矛盾,深圳地铁运营方可以考虑搭建双方沟通的平台,倾听市民声音,也要注意向市民做一些关于地铁运营知识的普及,地铁运营涉及复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博弈问题。充分沟通才可能加深理解,减少分歧。”

同时,也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更多的缓解措施,例如与公交或客运、出租等其他公共交通联动,将人流疏导到地面上,为地下“解压”,同时加强其他替代方案的研究等。

深圳市政协委员王雪建议,深圳地铁11号线的运营,除了实行内部挖潜外,还可以多向拥有丰富地铁运营经验的超大客流城市学习,例如提升地铁站务人员精细化管理能力,从体制机制上与常规公交联动疏导客流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于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更应取材于基层,大兴调研之风。

看似简单的交通问题,涉及的是公众的、大众的、大多数人的利益。

对于“是否缓解”“如何缓解”之问,深圳地铁或相关主管部门应该作出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民意和网友评价意见,包括但不限于召开听证会、寻求相关解救办法。

而对于何时采取相关地铁纾解措施或者何时取消相关措施,至少要做到信息透明。


执笔:南方民间智库研究员 肖友若 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少纯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