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VR体验馆、超写实虚拟人、自动演奏钢琴、红外热成像仪、“中国天眼”FAST……琳琅满目的高科技展品集聚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现场,呈现了一场趣味与创新相结合的科学盛宴。
5月20日,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幕,并将持续至31日。为期两天(5月20日-21日)的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设置了六大主题展区——“科研院所面对面”“高校科学群英会”“科技赋能新生产”“全民共建享科普”“虚拟现实探真知”“打卡科普新地标”,市民可在这里体验精彩的科学知识,近距离接触前沿的科技成果,真切感受科技发展对生活的赋能升级。
VR互动体验激发科技热情
在嘉年华现场,最火爆的是VR体验场馆。在一款名叫“悬浮骑兵”设备上,孩子们戴上VR眼镜,手握游戏手柄,站在圆形旋转底盘上,就犹如身处枪林弹雨中竞技。不少孩子都惊呼“实在是太刺激好玩了”。据参展方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可以360°旋转,站在上面可以实现如在平地般的左右移动以及行走,增强玩家的沉浸体验感。
“VR赛车”通过VR虚拟技术与动感仿真平台,形成超清晰模拟影像,让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如临其境,获得更完整、真实的赛车体验。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体验了来自广州市佳视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VR赛车,仍意犹未尽。其家长表示,场馆内的VR设备都很有意思,此次带孩子来体验,是希望能够激发孩子的科技兴趣。

图/主办方提供。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培新学校七年级的侯同学兴奋地对奥一新闻记者表示,“我几乎每个展厅都打了卡,感觉到科技很有趣,比在书本看到的还要有意思。”当天,他们学校三十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队之下,一早来到科技活动周主会场参加活动。
“今天的活动很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开了眼界,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精神。”带队的陈老师对记者表示,平时学校也很重视科普教育,经常组织孩子们去参加各种科技类型的比赛。
科技力量创造更多实用价值
在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的展位上,生动形象的虚拟数字人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体验。市民只要戴上动捕头盔,虚拟数字人即可实时复刻其脸部表情,变成市民的一个超现实“分身”。

摄/奥一新闻。
据了解,虚拟数字人能够深度学习、模拟人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具有无限接近于真人的表现力,能够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该研究院的动捕师向记者介绍,在今年北京卫视春晚上重现的“邓丽君”也是通过虚拟人技术实现的。甜美的歌声、灵动的神情、逼真的形象,栩栩如生的“邓丽君”给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情感互动,充分释放了科技的情怀温度。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并进入了更多实用领域,如数字导游、虚拟主持等。在医疗领域,虚拟数字人也可以协助进行医疗测试,不断释放新的社会价值。
除此以外,该研究院展出的机械臂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争相体验。穿上机械臂,小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机械臂竟能够与自己的手部动作保持一致。

图/主办方提供。
据工作人员介绍,机械臂与人的手臂在外形上并不一定相似,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的手臂。通过编辑机械臂运动的程序,机械臂会精确地定位到某一点进行作业,在高强度、重复性强的工作中,往往比人力更可靠。
机械臂通常需要搭配机械手使用,机械臂精准运动到工作的点上,机械手在该点进行操作。不同类型的机械手可以完成不同工作,如抓取物体、操作工具、喷涂、焊接、高精度装配等。
科技提高生产力,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的实用价值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赋能医疗发展、提升医疗效率
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展位上,一台红外热成像仪摆放在显眼位置,产学研基地工程师正协助市民现场体验红外热成像仪,并逐一讲解影像结果。
“通过影像可以看出你昨晚休息不太好,睡得比较晚。喉咙也有点上火,喝水少。平时吃东西时,使用右侧咀嚼比较多。”记者在体验该红外热成像仪后,该工程师准确地判断出记者的实际情况。

摄/奥一新闻。
他向记者介绍,HYIR系列红外热像产品能够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人体热图及温度数据,利用专用软件对红外热图进行分析,给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疗价值的热图数据信息。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筛查;为健康体检与大病预警筛查提供风险预测及诊断信息;用于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状态测评等。
“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采集仪HYIR系列”,是该实验室产学研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目前已完成医疗器械注册产品、产品标准、产品备案,并获得国家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和销售许可证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实验室产学研团队成功研发的“红外热成像探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技术,有助于筛查和预防引起危重症呼吸病之一的肺栓塞。
红外热成像仪运作时无需接触人体,无创、无痛、无辐射,且能够快速成像(达30帧/秒,具有实时性),动态图像清晰,是科技赋能医疗发展、提升医疗效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州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先进科创成果涌现。为更好地向公众展示现代科技力量,让公众深切感受科技成果背后科学家们潜心科研的精神,广州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本届广州科技活动周联合全市各区、各部门推出430余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助力广州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造良好环境。
采写:奥一新闻 林思思 实习生 朱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