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负首付”买房噱头坑了!

2023-05-28 11:08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黄缤

过去一周,我们持续关注社会民生热点、痛点的解决之道。居民“自家大门”被拆,违建如何认定,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员工猝死跟加班有何关系,责任如何界定?“负首付”买房炒作再现,乱象如何治理,购房者面临哪些风险?高空抛物成民生之痛,政府如何加强治理,依靠居民自治能否破解?如何更好地“汇民声”“聚民智”,化解矛盾纠纷,回应民生诉求,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和能力。

9.jpg


基层治理周报・每周辣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别被“负首付”买房噱头坑了!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中介称深圳等地出现了买房“负首付”。截图显示,有中介称,“负首付”50万买罗湖,业主卖520万元,可贷570万元。

该消息很容易引发购房者种种联想,并传递出错误信号——

深圳又开始炒房了?加杠杆炒房又有了生存空间?银行都愿意贷款570万元,520万买到手是不是能大赚一笔?

面对“负首付”“零首付”买房传言,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澄清、严厉查处,购房者更需要擦亮眼睛。

所谓“负首付”“零首付”买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炒作套路和噱头。

一套二手房,业主卖520万元,银行可贷570万元,其间究竟有何猫腻?按最低三成首付计算,需要银行评估价达到815万才能贷出570万元房贷。在“二手房参考价”的限制下,深圳二手房交易“高评高贷”空间有限,中介“负首付”“零首付”的宣传未必可信。

不排除中介为了促成交易,诱导购房者做首付贷、经营贷、消费贷、装修贷等贷款,通过种种渠道甚至违规操作把杠杆加到极致。对于这一点购房者更要警惕,各种贷款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增加还款压力,更会带来交易风险。

购房者可能面临三大风险:一是贷款没能成功放款或者放款金额低于预期,造成交易失败、违约,可能损失购房定金;二是贷款违规面临停贷,或提前全额偿还贷款的风险,征信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三是购房资金杠杆过高,后期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

购房者还需警惕,市场炒作“负首付”“零首付”买房的背后,很可能是市场不景气、房子不好卖。这种形势下,如果高杠杆买房后房价长期滞涨甚至下跌,购房者能否承担相应风险?

5月26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文,禁止参与或协助“买房负首付”“零首付”等违规违法行为。其中提到,“买房负首付”已违反国家相关金融信贷政策,2017年住建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内部相应业务管理,并应由即日起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禁止以任何形式参与/协助此类以“负首付”或首付分期为噱头的房源宣传和销售代理行为。

希望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发声,能给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和购房者敲响警钟,别被“负首付”“零首付”等炒作噱头带偏了节奏。购房者切不可盲听盲信,以为买到就是赚到,杠杆越高越好。

报道回顾↓↓↓

深圳惊现“负首付”?无需首付,还能拿50万装修款……

基层治理周报・热点新闻

过去一周,还有这些热点新闻值得关注

No.1

深圳一市民诉自家大门被拆!街道办回应

居民投诉称自家地块不锈钢防盗门被街道办执法队拆除,街道办回应称依相关法规应认定为违法临时建筑,强制拆除前已尽告知义务。土地权属引争议,该如何化解矛盾纠纷?

阅读原文

No.2

深圳36岁男子出租屋内猝死!家属质疑加班多,公司回应

卓越物业公司一保安人员于出租屋内猝死,家属称加班多、工作强度大,应认定为工伤。卓越物业称已预付家属十万元,正协商后续事宜。

阅读原文

No.3

深圳一外卖小哥单子超时,却引网友怒赞!

近日,深圳一段火灾事故视频受多名网友转发。视频中,一名外卖小哥手持灭火器,在充电车棚内救火。火势得到控制后,其徒手将着火电动车拖离车棚,留下一句“单子超时了”便默默离开继续送餐。

阅读原文

No.4

居民自治能否解决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近期,一系列高空抛物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如何治理高空抛物,守护居民“头顶的安全”?深圳一小区自发打造“无抛”小区,高空坠物率降低95%以上,为治理高空抛物提供了新路径。

阅读原文

No.5

科技赋能广东小镇,带来不一样的蓝莓、饺子、中药、蝴蝶兰

本地蓝莓如何在初春结出硕果?小小云饺如何走向世界?中药煎煮难题如何破解?珍稀兰花如何精准育种?奥一新闻调研小组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你展现广东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

No.6

广东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

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广东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在智能家居使用率、数字医疗服务使用率、数字文化服务知晓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能力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

阅读原文

No.7

乘客“赖”车上32小时被拘!平台如何做好“中间人”角色?

近日,杭州两名乘客因为与网约车司机产生纠纷,“赖”在车上超过30个小时。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乘客该怎么办?专家认为,网约车平台作为“中间人”,应当平衡司乘相关权益。

阅读原文

No.8

上海闵行发布城管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措施”

上海市闵行区推进第六轮营商环境改革,发布了《闵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措施”》,从单一式、固守式的执法方式,向全时段、全区域的智能监管转变。

No.9

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如何协同发展?

中国正进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双化转型新阶段。5月27日,首届“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论坛”在合肥市召开,论坛主题聚焦数字化引领绿色化、绿色化带动数字化的双化协同理论与实践创新问题,旨在搭建一个政产学研投多方参与、共谋双化发展的高层次常态化交流平台。

执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蒋清君

设计:郑柏琪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