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打卡点虹桥被“搬进”展览馆,会出现什么样的惊艳效果?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以光明地标虹桥和网红玻璃桥为灵感设计搭建的光明展区十分吸睛,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和互动打卡。
与高颜值造型相得益彰,光明展区以“魅力之区走进田园里的科学城”为主题,携手一众优秀企业,向社会展示光明区“高质量、高颜值”的文旅发展成果,同时首次展出“光明礼”文旅产品。
承载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使命的光明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宏伟蓝图,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及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强劲文化支撑。
多维呈现▶▶
主分会场齐上阵,设九大配套活动
光明展区分为光明印象区、企业展示区、光明礼展示区以及洽谈区等区域,多角度展示了光明“和谐幸福的人文之区”“健康时尚的活力之区”“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区”形象。观众可通过图文和视频了解区位优势、光明科学城建设、文体旅游发展以及重点企业和光明礼介绍等内容。展区还设置了非遗美食体验、风光打卡点、DIY服装制作、烙画体验等多种互动活动。
此次文博会有多家光明重点企业携其产品参展。深圳市迪斯声学有限公司是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专业扩声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成为中国文化装备产业的先锋力量,在音频科技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参编多个国家行业标准,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及历届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华强科技生态园占地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为包含总部基地、研发办公、双创孵化、人才公寓、会务展示、艺术商业、智慧酒店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产城融合综合体。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农场,如今已是光明区都市农业的示范者、农文旅协同发展的引领者。光明集团重点展示了旗下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包括光明农场大观园、欢乐田园以及晨光乳业、光明鸽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观众现场可以品尝“供港壹号”牛奶,抢观光、美食优惠券,解锁生态田园之旅。
今年,光明区还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了文博会分会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包含演艺中心(含1500座大剧场、450座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文化综合区五大功能分区,是深圳北部片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文化艺术综合体。
分会场活动共分为“礼赞文博”主题系列活动和“艺惠光明”主题系列演出两大主题。其中“礼赞文博”主题系列活动包含了开幕式、精品剧目签约、艺术分享、非遗展览体验等10余项精彩活动。“艺惠光明”主题系列演出包括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超级大热IP超级飞侠《乐迪的秘密任务》,以及公益音乐会等惠民演出。
此外,光明区还设置了九个配套文化活动,观众可参加光明喜德盛自行车文化节的骑行活动以及“露营+汽车后备箱创意市集”、迳口特色文化街区招商推介会等多种丰富多样的活动。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自2020年底投入使用以来,逐步成为深圳北部地标式公共文化平台。受访单位供图
加速崛起▶▶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
文博会上组团亮相的企业,是光明区文化产业版图强势崛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光明区以建设世界科学城为契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不仅为做大做强光明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还推动着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持续深入发展,同时也加速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据统计,光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2.87亿元,创造增加值55.97亿元。
文化品牌阵容强大。光明区推出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鸣艺术节等10个重大品牌文化项目,2022年共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推动科学与艺术深度交融,展现“文化光明”“活力光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其中,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已于2016年永久落户光明区,年均吸引110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部短片参赛。光明区不断推动短片节“平台化运作+产业化布局”发展,鼓励内容创作生产、IP版权开发,谋划打造国际性短片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此外,光明区还积极谋划“十大文体设施”系列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高颜值文体场馆,着力推动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出ITF国际网球大师赛MT400深圳站、“一带一路”深圳象棋国际邀请赛、2022年深圳市公路自行车精英邀请赛、2022年首届深圳市马术公开赛等十大体育赛事……全年举办高端赛事20余场,运动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
因高颜值出圈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自2020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举办了音乐剧、舞台剧、话剧、音乐会等200余场,各类艺术活动80余场。舞蹈剧场《忒修斯之船》、中央芭蕾舞团《红楼梦》、音乐剧《白夜行》等精品剧目层出不穷、爆款频出,不断创造深圳文化热点话题,逐步成为深圳北部地标式公共文化平台。
华强盒子文化中心SoFun音乐演出自2022年11月首演至今,举办了各类演出活动60余场,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推出的LiveHouse音乐会出道即成为爆款,不仅吸引了深圳本地和大湾区城市的音乐爱好者,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粉丝。
随着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华强盒子等高端演艺场馆的投入使用,光明演艺市场迎来快速发展,胡沈员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名人纷纷入驻,演出活动如雨后春笋出现,促进了光明区演艺、娱乐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提质升级。
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虹桥,宛如红飘带横卧青山绿水间,一建成就成打卡地;光明湖,深圳最大的水库,远山含黛、近水含烟;光明小镇,大面积花海四季不同;大顶岭绿道,三桥设计新颖、融入自然;迳口,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一砖一瓦都在诉说光阴的故事……
保护、盘活优质生态、文化资源,本身也是高质量建设光明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城市之美与自然之美相融交织、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高站位推进,光明区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科学城建设,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从科学、田园、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谋划,出台了光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环六组团”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田园里的科学城”,建设大湾区都市田园休闲首选地、国际科学旅游目的地。
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2022年,光明区接待游客总人数45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亿元。
光明区依托区内文旅资源,加快建设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迳口、红木古镇、时间谷等文旅消费区。同时,全力推进迳口古村创建深圳市第二批文化特色街区,谋划玉律温泉文旅度假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还通过举办光明都市田园美好生活节、幸福生活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发放文体旅游消费券,以及推出户外休闲、美食打卡、特色露营、亲子游玩等精品旅游路线,丰富“文旅+”多种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提升消费新动能。
深挖文化基因,老树发出新芽。光明区积极探索文物合理开发,利用东宝中学(旧址)和陈氏琬璧公家塾两处革命旧址,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开展红色展览活动。推出以文物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以文旅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焕发文物新活力。依托“公明墟”历史风貌区,计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方式,谋划打造既有历史包裹感,又有现代都市感的“古墟新市”。
光明区还充分利用区域特色文旅资源,积极开展文旅品牌培育,推出了光明乳鸽、非遗美食、光明钟表、喜德盛自行车等为代表的“光明美食”“光明设计”“光明制造”的“光明礼”品牌礼单,打造专属光明的文创品牌名片。
红色,热烈奔放;桥梁,连接交流。光明区高颜值文化蓝图已绘就,欢迎四方游客前往打卡,畅享田园风光,体验文化之旅,感受科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