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康概念开始在消费者群体中盛行,健康产品成为这个“双十一”期间的热门品类。雾化器、呼吸机、制氧机、幽门螺杆菌检测、过敏源检测……多个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药品、检测试剂、防护品以及体检套餐销量猛增,健康消费“从吃到用”均热度高涨。医疗器械“大件变小件、医用变家用”成为平台双11健康消费新趋势。信息显示,小型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在今年“双十一”颇受青睐。不少平台上,呼吸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常见医疗器械都推出手机大小的“口袋系列”。天猫健康发布的《健康消费趋势洞察》指出,今年天猫双十一抢先购阶段,家用呼吸机成交同比有三位数增长。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推出的口袋呼吸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连续血糖监测的动态血糖仪(CGM),成交同比增长110%。
上篇,奥一新闻在《“囤健康”背后|在家就可自测疾病?仍难具备临床指导意义》报道中对当前火爆的居家自检产品进行走访了解,并采访行业专家对自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解读。本篇,奥一新闻将重点关注家用医疗器械,对其实际作用及购买建议进行了解。
家用呼吸机渐普及
专家提醒:抢购前应先就医
家在深圳的陈小姐,双十一期间在电商平台斥资三千多元购买了一台进口的家用呼吸机。她表示,年初丈夫因为打鼾严重,前往医院就医时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生建议可以购买家用呼吸机进行配合治疗。

相关诊断报告。 受访者供图
“趁着双十一活动,我就在旗舰店下单了,价格为6000多元。”陈小姐透露,戴上呼吸机后,确实不会再被鼾声困扰,但一旦摘除,又会恢复原样。

购买的家用呼吸机. 受访者供图
公开资料显示,在呼吸治疗领域,持续正压呼吸机是可以用于治疗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包含吸气压和呼气压两个持续正压,也可供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成人患者在医院或家庭中进行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用,这些都是国家二类医疗器械。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市场上家用呼吸机品类繁多,从国产品牌到进口品牌,价格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从功能分类,家用呼吸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人。另一类是治疗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神经肌肉疾病等相关疾病患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党华教授提醒,很多老百姓认为呼吸机随便买来就可以佩戴,这是一个误区。
他介绍道,呼吸机本身的作用是能够改善患者存在的慢性呼吸衰竭症状,此外,针对常见打鼾的患者,可以防止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渠道的塌陷,堵塞呼吸道通畅度,出现呼吸暂停和缺氧情况。这种呼吸机往往是在家里使用的,而且可能要长期使用。“当然中间可以间断,但间断的时间要和医生随时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不适,要咨询医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呼吸机?党华教授表示,患者要判断是否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情况,这需要到医院的呼吸科进行诊断,如果有,则在医生建议下购买;对于比较常见的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以到耳鼻喉科让医生做出诊断,“需要先做一个鼻咽喉镜,同时再做一个睡眠监测判断,如果是有中度到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那是适合买呼吸机使用的。”
打呼噜的人都需要购买呼吸机吗?对此,党华教授进行澄清解释。“打呼噜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需要到耳鼻喉科诊断具体的原因。”据他介绍,如果是由鼻炎、鼻中隔弯曲、鼻息肉等这些情况导致的,可能戴呼吸机作用就不是太明显;如果由于口咽部扁桃体肥大,软腭塌陷,舌体肥大导致的打鼾,戴呼吸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如果只是一个轻度的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单纯性的打鼾,并无明显的缺氧情况,长期戴呼吸机没有意义反而会有副作用。” 他指出,通过临床观察,戴了呼吸机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痰不易排出、口干、胃肠道胀气、气胸等情况。“对肺气肿比较严重的患者,不恰当的压力设置,也有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气胸的风险。”
党华教授提醒,家用呼吸机如果长期消毒不严格,也会容易引起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单纯性打鼾或者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我们会建议他们选择减肥、侧睡或者使用阻鼾器来改善情况。”
给小孩买雾化机,给老人买制氧机,
这些是不是“智商税”?是否具有保健作用?
秋冬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支原体肺炎感染”等疾病频上热搜,除了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持续热销外,雾化机也在近期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
家住天河的容小姐告诉记者,她的小孩近日在医院诊断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医院建议雾化治疗。“社区医院总要天天去,又怕交叉感染,没想到业主群一问,几乎人手一台雾化机。”容小姐计划趁着双十一,加购一台雾化机以备不时之需。

接受雾化治疗的儿童。
然而,在搜索的时候却让她犯了难。从价格来看,电商平台显示,雾化机的价格差额较大,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价格背后的品质差距,让容小姐陷入选择困难。“很多人说1000元以下的雾化机是不管用的,跟雾化颗粒大小有关系,会直接影响雾化效果。”容小姐认为,普通市民如果对医学知识不甚了解,很难选择价格合适又效果适宜的雾化机。
购买雾化机是否要选择千元以上呢?对此,记者采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俊,他认为,对于雾化机的选择,应该从具体情况具体病情出发,价格并不是重要的考量点。
他指出,雾化吸入疗法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溶液或粉末状药物分散成微小颗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通过气体送入呼吸道内,以此达到清洁气道、湿化气道的治疗作用。“有一些药物还可以达到消炎、祛痰等治疗目的。”
刘俊主任介绍,当前主流雾化机有压缩式雾化机、超声式雾化机以及滤网式雾化机。“治疗下呼吸道疾病,通常我们认为气溶胶直径在1-5微米之间是比较合适的。”他介绍道,目前医院里常用的雾化器为压缩式雾化器,也称为“射流雾化”,这一雾化机主要通过高速运动来压缩气体,压缩后的气体通过狭小的开口产生负压,将药液析出并形成药物颗粒,这种雾化机析出的颗粒能够更好沉积到肺部,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这种雾化机在当前来看,性价比较高。”
不少网友反映,这个双十一,除了为娃购置雾化器,还得为老人购买制氧机。制氧机的第一波抢购热出现于去年年底新冠疫情传播迅速的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有关治疗措施提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多名专家在进行疾病科普时也都提出:“氧饱和度低于93%比较危险”,缺氧可导致机体器官受损,特别需要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因此,不少家中有老人的家庭,为了“有备无患”选择购置制氧机。

社交平调关于制氧机的讨论热烈。
刘俊介绍,家用制氧机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力衰竭、间质性肺疾病等疾病患者的家中常备。“如果想要为老年患者在家里备一个制氧机,我们建议制氧机的氧流量要达到五升比较,因为不光可以调节氧流量,同时还可以接着一个雾化机进行使用。”
此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普通老人不需要购买家用制氧机,“这可能会掩盖病情,有的老人发病时觉得吸吸氧感觉就挺好的,反而掩盖发病的病情。”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医药经济报副总经理徐小良告诉奥一新闻记者,新冠疫情之后,国人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大家更关心自身健康管理,因此小型化、家用化与智能化的家用医疗器械涌上市场就备受追捧。他认为,当前网购的便捷性让大家可以更好地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家用器械,但他提醒,选择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应该认准有械字号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关注是否有相关产品注册证。“大家不要贪便宜去小平台买一些小厂家的“三无”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效果都得不到保障,应尽量选择大的平台与大品牌厂家。”
从今年“双十一”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潮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场景的健康消费正往居家健康管理方向发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开始从诊所医院走向家用场景,进行诊疗、护理与保健。一边是大家的健康管理意识逐步加强,而另一边,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的营销传播多于官方渠道的科普宣传,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甚至医疗纠纷不断。居家健康管理消费应该如何规范发展?奥一新闻将持续关注。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