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之间,又是年终岁末。
回望2023,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南粤大地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吸引无数外籍人士来这里追梦。因为向往奔赴而来,因为梦想选择留下。在这里生活的外国青年眼中,广东有何魅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又为他们提供了哪些机遇?
即日起,奥一新闻推出《“高”看广东——外国青年眼中的高质量》系列报道,以国际视角感知广东、读懂中国,传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就与今日广东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中文名:李素月
英文名:Batyrbekova Aijan
国籍:吉尔吉斯斯坦
职业:留学生
感悟: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广州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素月(Batyrbekova Aijan)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商人家庭,父母主要从事商贸工作,她从小就对中国非常向往。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之一,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渊源很深,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书店中,有中、吉、俄三种语言编写的李白诗集,显示着文化交流的足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给吉尔吉斯斯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两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学习汉语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大热潮。
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的三年中,李素月零距离接触中国文化,感受广州的开放包容,感受广东的高质量发展,也让她彻底爱上了这里。
“广州给了我家的感觉”
包容、友爱以及和平,是李素月对广州的印象。自从2019年入学,她在广州生活了近4年。刚来时,对很多东西都不熟悉,也说不好中文,“每当我遇到困惑和困难时,身边的人都会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给了我很多帮助。”回忆刚到中国的那段岁月,李素月微笑着表示,广州人的友善,让她有家一般温暖的感觉。
素月来中国之前,听到一些言论说中国人口多,卫生环境不好,但来到中国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她发现中国人都很友好,有一次她约好去校外见朋友,可走出校门之后发现,导航指向的公交站位置有偏差,眼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素月不免着急起来,这时一位路过的小姐姐主动上来询问,帮她找到正确路线,最终她准时到达与朋友约定的地方。
还有一次,素月坐公交车时,发现公交卡里没钱了,“那时我刚到广州不久,不知道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身上带的现金也只有100元、50元,所以很着急。”正当她犹豫是否向身边的乘客求助时,“有一位先生主动帮我刷卡,广州好人挺多的。”
“其实我们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一直很好。我来中国生活后,发现这里比想象的更好。”素月感叹自己来对了地方。
你最喜欢中国的什么呢?素月诚恳地说:“喜欢中国的美食,特别是酸菜鱼!”她告诉记者,没尝过这道菜前,她是不吃鱼的,但是酸菜鱼酸、辣、咸和鲜的味道,彻底颠覆了她对鱼的传统印象,“从没想到鱼可以做得这么好吃。”她表示,会把这道菜推介给更多的朋友,还打算去学习烹饪,“回家后做给爸爸妈妈吃。”
除了酸菜鱼,各式各样的广式茶点也同样令素月惊喜,“虾饺、萝卜糕,以及各种奶茶都是我的最爱!” 美食缓解了她的思乡之情,广州人的友善给了她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电商“全世界最发达”
“我的生活已离不开网购和外卖了。”谈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感受,最令素月震撼的是中国电商的高度发达。“大学校园里都设有专门的包裹收件区,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购买,我的国家目前还是无法企及的。”她表示因为电商无处不在,在中国生活很方便。例如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买东西既便宜又方便,“有时比实体店里更便宜更优惠。我不光在网上买日常生活用品,也会买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
素月现在已经习惯用微信和支付宝,出门不用现金,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搞定所有的消费。“尤其是点外卖,动动手指就能送到门口,而且物美价廉、好吃不贵!”在她和她的留学生朋友们看来,在中国点外卖的配送速度和服务绝对是一流的。
此外,广州的交通也很便捷。素月最常用的出行方式,是乘坐公交和地铁,“公交车坐起来很舒服,车内设备好,安全平稳。” 而且她还发现,广州不少公交车都是电动的,“这非常环保。”
“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为什么选择到中国留学?素月告诉记者,当时她有很多国家可以选择,“爸爸建议我去中国,他说中国是一个很棒的国家,商贸发达而且非常安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为世界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巨大市场,同时也为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些年,素月听到很多吉尔吉斯斯坦的商人们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生意越做越好了。这也促使她最终决定来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
经过3年多的学习体验,她发现越来越离不开这里:“广州生活便利、商品丰富、物美价廉,无论是居住还是工作都非常舒服。”谈及将来,她表示“毕业后继续留在广州找工作,打算从事服装外贸行业。”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她感慨地说,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素月告诉记者,大学期间她曾经跟随老师去过韶关、清远等地乡村参加活动,被当地青山绿水的美景所折服。下一次,她想去北京、上海等城市,找寻更多的风景。
总策划:陈文定 邹莹
执行策划:赵勇
统筹:管玉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实习生:汤宸
美编:郑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