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合肥!光明区解码科学城发展动力 | 科学城感知行①

2024-04-24 10:41作者:曾子航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河峰

“调研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是合肥?”

“合肥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就是抓住产业链链主。”

“光明未来的增长点,重点在哪里?”

……

日前,在光明区“科学城感知行”·合肥篇研讨分享会上,干部代表的深学细悟,在交流分享中,频频碰撞出思想火花。

近期,光明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举办光明区“科学素养提升”专题研讨班,组织全区共47名处科级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脱产学习。

研讨班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服务等领域设计课程,邀请了专家学者、行业大咖进行授课,并组织学员走进科学岛、中安创谷、中科类脑进行专题调研。

回到光明,研讨班梳理形成了六份调研报告,各小组的学员代表畅谈了调研过程中的收获。

为什么是合肥?

干部从调研中寻答案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成为继上海张江之后,国家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其中的重要载体。

合肥拥有12个大科学装置,4个国家实验室,以及10个中国科学院院所、20个重点实验室。

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玉蕾是第一次踏上合肥的土地。调研中,他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合肥并非一线城市,合肥科学城为何能脱颖而出?

“解答这个问题,大家第一想到的,应该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玉蕾表示。上世纪60年代末,合肥引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此外,武玉蕾发现,合肥背后的产业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技术人员培训等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我觉得可以参照合肥市集中电路的产业规划,对细分领域的产业进行更多规划。”武玉蕾说道。

调研过程中,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颖进一步加深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解。“政府的工作是有限的,大量的工作其实是市场在推动。”刘颖提出,应该从市场方向进行切人,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更深层次的结合。

“合肥的基金非常有活力。”刘颖表示,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并非政府拿出了多少钱,而是投资方向的准确性。“基金发挥作用之后,政府的钱是可以‘生钱’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码合肥招商要诀

调研过程中,光明区政协办公室综合科科长陈鸿对合肥干部的专业能力印象深刻。

“有别于很多地方聘请第三方机构撰写的模式,合肥安排了自己的干部编写《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等资料,力争做到一个基层招商员也能对产业链、资本运作有一个精准的认识。”陈鸿解释。

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当下正在快速发展,光明区应加快推动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并重点抢抓人工智能产业风口,加快在国产通用大模型、数字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

光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服务部专业技术十级职员黄秋金重点研究了合肥的招商模式。她分析,合肥招商模式的成功在于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的服务,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同时,合肥招商模式注重市场机制的发挥,通过市场化运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相较传统的政府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优惠的落地政策招引企业,‘合肥模式’的核心是对新产业投融资理念进行创新。”黄秋金表示,合肥聚焦关键产业、关键环节的关键企业、龙头企业,并利用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新型产业,并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青年与科学城共成长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供给

2023年,合肥全市净增常住人口21.9万人,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35万人,全市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50%,经济总量超1.26万亿、居全国城市第20位。

光明区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九级管理岗位职员张娟围绕“科学城与青年共同发展”的角度,总结了合肥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优质经验。

她认为,除了把青年人才招进来,更要做好让他们留下来的服务。光明区可以聚焦青年求职就业、创业创新、住房安居、志愿服务等领域,协调部门联动推出一批青年专属政策,吸引更多的青年扎根光明科学城。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光明区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牟盛如在研究了合肥的机制体制创新过后,认为光明区应利用光明科学城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动能蓬勃增长发展契机,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供给。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免责范围、免责方式与负面清单都做一个明确的约定,将有利于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牟盛如表示。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