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圳举办,这些技术备受关注

2024-04-25 15:02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王河峰

2024年4月22日,由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WTC2024)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是时隔34年,中国城市再次成为世界隧道大会举办地。

大会汇聚了全球隧道工程产业链上的近200家知名企业,设置了20000平方米专业展览和8条技术参观路线,并开展40场专题技术会议和近200场学术报告,规模为历届之最。

智能盾构建造技术是本届大会的热词之一。其中,中铁十四局在水下及大盾构建造领域创新研发的十大核心技术备受关注,这些技术为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建设注入了新质生产力。

携十大核心技术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登上世界舞台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7号馆,中铁十四局大盾构携盾构施工十大核心技术及最新成果亮相。作为国内大直径盾构和水下盾构施工的龙头企业,中铁十四局集中展示了“一隧一机”专项设计、盾构新型刀具与换刀技术、微扰动精准穿越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特殊复杂地层安全掘进、“四超”条件盾构掘进、盾构隧道构件智能预制技术、盾构隧道全预制拼装技术、盾构隧道智能监控技术、盾构隧道智能推拼技术、盾构浆渣绿色处理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在水下及大盾构建造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展会期间,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主席Arnold Dix(阿诺德·迪克斯)走进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展区,了解盾构智能建造的适配性、实时性。其表示,对中铁十四局智能建造的印象非常深刻。

助力深江铁路建设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

在展馆现场,涂装“醒狮”图案的“深江一号”盾构机模型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资料显示,“深江一号”盾构机全长130米,总重量3300吨,开挖直径13.42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据了解,深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其中珠江口隧道是深江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3.69公里,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是目前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

珠江口隧道采用“矿山+盾构”的组合方法进行施工。采用大型盾构机从两端同时掘进施工。目前,“深江一号”盾构机已从东莞虎门方向掘进超3000米,实现最高日进尺达到12米,贯通在即。该盾构机最大耐压能力不小于12巴,可以很好的应对海底106米的超高水压。同时还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双壳设计,隧道贯通后,盾构机可以如“金蝉脱壳”般被拆解。

盾构施工不仅在铁路建设中“大显神威”,在其他领域也在广泛应用。在广州,两台直径达15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形成“双龙共舞”之势,开掘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海珠湾隧道工程纵穿海珠区、番禺区,线路全长4.3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2012米,是珠江流域首条超大直径市政盾构隧道。据悉,该工程预计年内实现双线贯通。

据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副总工程师舒计城介绍,海珠湾隧道盾构施工长距离穿越珠江三角洲地区上软下硬的复合红层地质,两次穿越地层断裂破碎带、岩石强度最高达50兆帕,是目前国内施工环境和建造难度较大的超大盾构隧道之一。

中铁十四局针对复杂的地质难题和刀盘结泥饼的技术难题,对设备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和设备配置升级,刀盘配备了专门的感应元件,能实时感知刀具工作状态,结合主驱动前后伸缩功能,为盾构机及时“换牙”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智慧手段。

布局大盾构全产业链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远在千里之外即可对盾构机进行实时管控,这在中铁十四局成为现实。在位于南京的盾构智慧管控中心,项目团队可以与全国近半数的大盾构项目进行现场连线,实现“零距离”联动。在此次大会中,中铁十四局大盾构也将该管控中心搭建在了展馆现场。

据介绍,该平台已累计管控盾构110台次,具备风险预警、设备管理、进度控制等5大模块、36项核心功能,目前已实现预警5万余次,实现了施工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控。

目前,盾构隧道正朝着超长、超大、超深、超复杂发展,这也对盾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得要求。舒计城称,中铁十四局大盾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围绕大盾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机制、平台、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搭建‘两站、两院、一室、一会’为一体的大盾构科技创新体系,为盾构装备制造、盾构隧道建造等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舒计城表示,中铁十四局将加速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安全建造运营关键技术、深长隧道重大地质灾害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关键技术、地下大空间综合开发关键技术,为我国隧道与地下空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