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街道杨美社区党委: 打好“三张牌” 奏响多元共治“协奏曲”

2024-08-26 15:24作者:龙坂轩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周晓媛

【社区简介】杨美社区成立于2006年,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辖区总面积2.44平方公里,管理服务人口约9万人。辖区内有5个城中村小区、10个花园小区、股份合作公司1个、工业园区27个、工厂企业830家。曾获评广东省文明单位、“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卫生村,深圳市平安和谐社区,龙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社区治理不是社区党委的“独角戏”,而是多元力量共建共治的“协奏曲”,尤其在杨美这种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治理难度大,更加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杨美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把各类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有效组织起来、精准投放下来,努力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单位、“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卫生村,深圳市平安和谐社区,龙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密切联系服务居民,把资源充分挖掘出来


早在2019年,杨美社区党委就广为发放印有社区党委委员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的便民联系卡,让居民有困难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杨美社区党委。5年过去,杨美社区党委发了1万多张联系卡,帮助解决了大大小小民生问题2万余宗,营造了“有困难找社区党委”的浓厚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杨美社区党委惊喜地发现,办成了实事,赢得了信任,居民也愿意贡献自己的资源。台风“苏拉”登陆当晚,一位老年居民家中因暴雨导致严重漏水,于是通过联系卡向社区党委求助,杨美社区党委班子成员立即上门帮他解决问题,这位居民特地送了“民呼我应,有求必助”牌匾致谢,并表明自己退休书法老师的身份,后来经常到社区开展书法教学等志愿服务。

有一次,一位居民通过联系卡找到杨美社区党委,提出他所在的市登山协会想联动辖区学校开展活动,杨美社区党委随即做好“保姆式”联系对接服务,并通过他把这一市级社会组织成功“请”进来。经过几年的努力,88家企事业单位、135个商事主体、6家社会组织、200余名居民党员、1300余位志愿者、1000余位热心居民成为杨美社区党委的“好朋友”,为打造共建共治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探索应用场景,把资源有效组织起来

杨美社区党委将资源的不同特点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探索应用场景,使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

针对高层级社会组织,杨美社区党委紧扣其“大型活动场地匮乏”短板,依托公配物业探索“场地换服务”模式,成立了占地800平米的全市首个社区级青少年成长服务站,把市级登山协会和家庭教育协会引进来,开展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空中课堂、户外攀登等活动15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3000余人次。

针对单位、个人的慈善意愿,杨美社区党委挂靠区慈善会成立社区公益基金,依托其成熟机制公开募集资金50余万元,推进公益项目17项,开展公益活动累计140余场,惠及辖区居民数万人次。

针对商业主体,杨美社区党委凝聚“爱心商家”力量,将其贡献的商品资源引入志愿者礼遇,作为志愿者积分兑换的爱心商品,特别针对城中村治理,杨美社区党委链接“爱心商家”中具有高空作业资质的装修公司,承接城中村空调管改造项目,并发动志愿者动员房东楼栋长“下单”,启动了空调管改造“团购”,累计改造120余栋,改善了楼栋因空调滴水引发的楼道潮湿、容易滑倒等问题,提升了城中村居住体验。

主动搭建议事平台,把资源精准投放下来

杨美社区党委搭建了“杨美大客厅”议事平台,建立“收集问题--议事研判--资源投放--推动落实”工作闭环,让各类有效组织起来的资源精准投入、有的放矢,解决了民生诉求万余件。如针对旺塘城中村居住环境较差、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杨美社区党委靶向投入城中村综合整治、“民生大盆菜”等上级资金340余万元,建设了24小时开放的党群服务站、广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区、健身路径等,既提高城中村“颜值”,更满足居民需求。

对社区管理紧张问题,杨美社区党委通过,以项目化方式扩建幼儿园,解决了学位不足问题。如对辖区青少年成长问题,杨美社区党委精准投放家庭教育协会资源,开展“一对一”上门跟踪帮扶,成功挽回问题青少年40人。

针对城中村民生琐事,杨美社区党委在旺塘党群服务站建立事项代办和失物招领机制,将强大的志愿者资源精准利用起来,累计为周边居民代办家用物件维修、失物存放招领等120余项,党群服务站成为居民信赖“首选”。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接下来,杨美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各类资源的发掘、组织和投放,为千家万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居民群众在杨美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