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假,被深圳这一幕幕惊到了,有人直呼被卷到!

2024-11-23 14:03作者:任贺,廖静文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听说

深圳人似乎对三件事

“很上瘾”?!

 01 搞钱成瘾 

坦然谈钱、大方搞钱

几乎成了全民共识 

 02 运动上瘾 

加班到深夜的打工人

下了班却不回家

还要冲去健身房接着“卷”

 03 读书瘾 

连续32年

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的纪录

地铁、公园、楼梯、台阶
随处都能见到在读书的深圳人

市民阅读日均时长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这也太太太酷了吧!

01

无处不在

打造“图书馆之城”,深圳是认真的

何处不阅读?

对于深圳人来说

读书这件事

不分地点、年龄和时间

在这座城市

随时随地都会“长”满读书人

↓↓↓

早上8:00

宝安图书馆尚未开门

门外的队伍早已排了数百米远

图片

图源:滨海宝安

图片

深圳人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就是在图书馆门口排队!

阅读已成为深圳人春节的保留节目

图片

春节期间,深圳图书馆门口排队的市民。

哪怕坐地铁

依旧有人“腹有诗书站得稳”

被称为“读书线”的深圳地铁9号线

总能看到利用通勤时间阅读的上班族

图片

图源:小红书

深圳中心书城的地面上

坐着这些看书的孩子

周围人来人往

也不影响他们“沉浸式阅读”

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

在爸妈的呼唤中

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图片

图源:深圳微时光

夜晚的南书房、悦读大厅

24小时灯火通明

照亮读书人的脸庞

图片

图源:深圳发布、工人日报

作为一座“千馆之城”,深圳拥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1190个。其中,1125个服务网点(包含804家公共图书馆、321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149家基层图书馆实现垂直管理。近年来,市、区公共图书馆还持续打造300余家新型空间,吸引众多爱阅人闻香而来,解锁阅读新体验。

阅读需要新鲜感?

深圳图书馆北馆“钢铁藏书阁”让书籍坐上“太空电梯”,等待读者来书海探底;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在荔枝林中筑起一座童话镇,带领孩子们开启梦幻阅读之旅;面朝梅沙湾的灯塔图书馆打造专属天文主题,让山海与星空的浪漫在这里不期而遇;置身大梅沙海边360°玻璃环绕的听海图书馆,还能读书见海两不误。

800x1066_6741669f6c04b.jpg

800x600_6741669f6e0fc.jpg

800x546_6741669f631a4.jpg

800x600_674166a016e61.png

深圳还有700多家“宝藏”书店向书虫们敞开。穿越时空隧道直达“盗梦空间”愈欣书店;为i人提供精神栖息地旧天堂书店;把“天空之城”搬进现实的云上书屋……处处透露着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魅力,步步洒落着淘书的惊喜。

800x534_674166e29ef5d.jpg

800x533_674166e2a1070.jpg

800x533_674166e2aabdd.jpg

786x1117_674166e382fd2.png

图片

阅读需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之处,还有6座超大型书城为全城读书人筑梦;24小时书屋让阅读畅快无阻,自2006年起累计15万个小时不熄灯,和深圳人一起醒着做梦。

图片

图源:深圳书城中心城

阅读需要更“智慧”?

在纸质阅读之外,数字更让阅读方式开出了花。深圳大力打造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构成了实体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了“全城一座图书馆”。其通过统一服务规则和全市的文献资源,能够让读者做到拥有一张“图书馆之城”的读者证,享受全市上千个图书馆的所有的资源和服务,实现了一证通行、通借、通还。

深圳书友们也颇爱这种“掌上学习”方式,《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成员馆数字资源全文下载量高达1.12亿次,读者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进行关键词搜索次数高达1924.67万次,同比增长108.22%

02

蔚然成风

解码深圳人的“书式生活”

在深圳这座“爱阅之城”

各类欣欣向荣的“文化绿地”

让市民得以在“深圳速度”下

享受“慢阅读时光”

一组大数据

揭开深圳人阅读画像!

图片

当“爱阅基因”注入灵魂

阅读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7岁的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常利用午休、饭点等碎片化的时间去附近的书吧、图书馆看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成功考上大学并转岗为分部派送负责人。读书带给他的不仅是职业的跃迁,更重要的是“有了知识,有了底气”

图片

2019年,蒋双超的作品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而对于曾是一名商务运营的他来说,泡书吧的习惯竟然在日积月累中蝶变为梦想的缘起,为他积攒了实现梦想的勇气,完成从职场精英向儿童文学作家的转变。

雨果奖的深圳的招商银行职员海漄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在地铁上有时候也能看到读书的朋友,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图片

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圳人选择用阅读打开自己的新视界,使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自由与宽广。

“怎样带着艺术的视角去发现旅途的美好?”“80后”史佩作为领读者在叙享读书会上与书友分享《旅行的艺术》,有着10多年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经历的她,每月定期组织线下读书会与书友分享读书感悟。在她看来,快节奏的深圳人,也需要有慢生活,而阅读则是能静心的方式。

已连续6年坚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金枝鑫就是其中一位,她也是“深圳最美阅读推广人”之一。提及阅读推广的初衷,身为龙华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她表示,推广阅读是希望更多孩子因热爱书籍而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抓住学习和进步机会。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在2012年就启动了“阅读推广人培训计划”项目,截至2023年,已构建超过500人的专业化阅读推广人队伍,另有累计超过3500人的阅读推广志愿者遍布在全市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中。

全民阅读

深圳一直在发力

2003年,深圳在全国首个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

2012年,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阅读联合组织——“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培育了众多国内高水平民间阅读组织;

2013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201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条例形式的城市法规,率先将市民阅读权利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在阅读方面

深圳创造了一系列先行典范

拿下多个“第一”

● 国内第一个建造大面积书城的城市(1996年)

● 第一个建设“24小时书吧”的城市(2006年)

●  第一个发布“城市阅读指数”的城市(2014年)

● 第一个提出建设“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城市(2015年)

● 第一个开展儿童早期阅读项目“阅芽计划”的城市(2016年)

这座城市

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

早已化为

一个个平实的日常和暖心的瞬间

让广大书友直呼“太香”!

421x519_67416c2b2b48b.png

423x375_67416c2b248dc.png

421x391_67416c2b2bd62.png

03

一年一度读书之约

第25届深圳读书月漫卷全城

读书,已经成为深圳人的日常

阅读,也可以是深圳人的节日

每年11月

深圳“文化的闹钟”——深圳读书月

便会如约响起

时间回溯到1996年11月,彼时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刚落成的深圳书城举行。书市紧张筹备期间,深圳书城一工作人员发文章倡议“今后每年的11月8日为深圳人的读书节”。直到1999年,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有政协委员正式提出相关提案。于是,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开幕,共计开展50项主题活动,多达170万人次参与。深圳读书月自创办以来,累计举办文化活动超1万项,吸引2.4亿人次参与,成为这座城市的高贵坚守。

图片

图源:深圳发布

今年,已经是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五届读书月(202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了。本届读书月围绕“共读改革新篇 同创时代华章”的年度主题,将339项2500场活动“闪烁”在深圳的每个角落。

960x432_67416de4abebb.png

800x1412_67416de4b6467.png

图源:深圳图书馆

在年度钜献板块中,诗文朗诵会以“逐梦山海”为主题,让市民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读书论坛“历史的天空下”,由梁晓声、李敬泽、乔叶围绕“全民阅读与大湾区文化发展”主题开展对话;“发展大局观”名家领读邀请高文院士等嘉宾,畅谈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局面;开展深港、深澳、深喀共读也成为本届读书月一大特色亮点。此外,“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十周年系列活动、“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评选等经典品牌活动也在本月再度与市民相约。

2024年第六届深圳书展中,不少出版社更是放出全网最低折扣,有市民表示,“今年买书太方便了,满99元全市包邮到家,解放双手买买买。”深圳人,你这个读书月有没有疯狂“买买买”呢?

 

1078x115_67416e19005b0.png

1080x117_67416e1902772.png

04

走向世界

搞文化,深圳已成“新顶流”!

“书籍如同种子

可以休眠数个世纪

然后在土地里开花结果。”

在全民阅读的城市氛围塑造下,搞文化,深圳早就“拿捏”!曾经,“文化沙漠”是人们对深圳最大的误解;而现在,“文化绿洲”才是真正的深圳。

文博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办二十年来,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共达成超过2.8万亿元的成交额。

图片

汇聚全国20多个城市近50组民谣歌手堪称“深圳版乐队的夏天”的《吾城吾歌》、足迹遍布全球41座城市(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2日)的“流量密码”舞剧《咏春》、在全球游戏平台Steam上连续霸榜首部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一个个文化“出圈”案例带给我们的惊喜数不胜数,甚至推动深圳及中国文化走向全球,成功实现文化“反向输出”。

800x1423_67416e75efed0.jpg

800x708_67416e75edb21.jpg

700x467_67416e75eec00.jpg

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较上年增加226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占广东省的49.0%、全国的8.5%

当然,对于市民来说

深圳的“文化含量”还体现在

各项文化权利的实现

意味着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

从“深圳读书月”到“创意十二月”,从“市民文化大讲堂”到“美丽星期天”,从“文博会艺术节”到“一带一路音乐季”……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到博物馆看展览,到图书馆听讲座,到美术馆参加工作坊,到公园听周末音乐会……成了越来越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549x136_67416ef11c8ea.png

541x177_67416ef11c790.png

深圳的文化轨迹再次证明

一座自信的城市

要彰显文化底蕴和精气神

离不开的便是阅读氛围

 

在这座城市

不仅仅是书

还有与书有关的一切

都在持续地打动着我们

也等待着我们去分享、开启

所以,深圳人

你这个月读书了吗?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统筹:谢江涛 任笑一

策划:陈璐璐 刘晨

产品:任贺 廖静文 

设计:刘思 郑柏琪

部分内容来源:南方+、深圳发布、深圳读书月、深圳微时光、晶报、文旅深圳等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