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女神”在她心中
韩秀峰(广东广州)
……………………………
新时代湾区文学出品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谈题字。
“提灯女神”在她心中
文/韩秀峰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自告奋勇,成为了战地护士,带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在她的努力下,战地医院的条件得到了改善,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降到了2%。每晚,她都会手持风灯巡视病房,因此伤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战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誉为民族英雄。
在位于广州草翠花开的越秀山下,碧波荡漾的流花湖畔,有一位举止优雅、英姿飒爽的女军人,她从事医护工作40余载,认真传承南丁格尔精神,躬身践行军人的无私奉献和使命担当。她的名字叫魏革,是原南部战区总医院主任护师、外科总护士长、卫勤训练中心返聘专家。
1、她说,从小喜欢看历史人物书,当一名军人是她儿时梦寐以求的梦想
魏革从小就喜欢看历史人物的书籍,诸葛亮、岳飞、鲁迅、南丁格尔等历史人物的作品她都看过。
魏革告诉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担当的心促成了蜀国的繁荣,用担当的肩膀扛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岳飞因担当起保家卫国、恢复河山的重任,他的威名让金人闻风丧胆,攻无不克,势如破竹。鲁迅有着担当之心而挥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南丁格尔在护理实践中体现出的奉献、无私和牺牲精神,不仅在护理职业中得到体现,还成为了整个医学界的精神动力。她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对她矢志从军梦想和军旅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是文化滋养的源泉,更是成长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灯塔。
在历史人物的熏陶和青春梦想的召唤下,1978年8月,经过严格选拔,魏革以优异成绩考取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并光荣应征入伍,从此走上从军报国的革命道路,那一年她才14周岁。
魏革生长在干部家庭,从小受到严格家庭教育和熏陶,懂礼仪、讲诚信、守规矩、知进取,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她说,军校学习期间,适逢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一名新兵,战前带头写下请战书,她有幸执行一次特殊任务,受命到军用火车站担任接送伤员的任务。15岁左右女孩子,四 个人一付担架抬伤员,沉沉的担架在长长的站台上争分夺秒,往返奔跑,气喘吁吁,忘我奋战。当时站台上很多记者看到她们在奔跑运送的场景,都走过来要帮她们,她们坚强有力的回答,“不用!”军校三年,《战士报》两次刊登她们的先进事迹。魏革说,这个时期的学习、训练、执行任务的培养锻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忠诚担当、有血性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
上世纪八十年代,魏革从第183医院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州军区第157中心医院,先后从事手术室、普外科、泌尿外科的护士和护士长工作,她虚心学习,勤奋工作,依托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和撰写学术论文,业务技术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为提高理论功底,增强发展后劲,先后考入第一和第二军医大学完成大专和本科教育。在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学习期间,兼任区队长和学员队党支部副书记,曾作为唯一女领队,带领学员方块队参加了1995年第一军医大学举行的国庆阅兵仪式。
想来认识魏革也有30多年了,那时,我在157医院政治处任干亊,她在医院外科任护士长,年仅26岁,当时算是157医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护士长。魏革身材高挑,能歌善舞,才貌俱佳,做事刚毅果敢,精益求精,政治处就让她兼任医院业余演出队队长,她带领演出队的同志团结一心,不怕吃苦,大家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精心排练,力求每一处细节精益求精,每一个节目完美呈现,在参加上级汇演和医院演出中都受到观众好评。因为我负责医院宣传文化工作,所以平时就与她接触较多。我虽然在医院工作时间不长,但对她的精湛医护技术、爱岗敬业精神、为人处事方法和组织协调能力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魏革告诉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无私奉献和使命担心的真谛。他们的事迹,始终激荡着她的心灵,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她说,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更要带头努力学习,增长见识,提升本领,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入伍以来,魏革肩扛使命,心怀担当,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在自己平凡的领域内书写出了不凡的篇章,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和使命担当的深刻内涵。
2、她说,护士长是护理团队的领航者、患者心中的温暖灯塔
1996年,魏革从广州军区第157中心医院调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先后任泌尿科、麻醉科护士长、外科总护士长,为进一步提升她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魏革认为,在医疗护理广阔天地里,护士长不仅是护理团队的领航者,更是患者心中的温暖灯塔。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专业素养与持续学习、领导力与决策力、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与同理心、时间管理与组织能力、应急处理与危机管理能力、质量意识与持续改进、法律意识与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与科研思维等素质和能力,这是构成护士长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石。
当时外科总护士长管理着9个临床科室,其中有10个病区护士长,300多名护士,而且大部分是聘用的地方护理专业毕业生,这些年轻、活泼、充满朝气的女孩子,他们有活力、上进、肯干,但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高,却承担着繁重的护理工作,其责任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外科是公认隐患纠纷多、管理难度大、肩负担子重的科室,作为大外科总护士长她深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始终秉承“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对病人极端的热忱”的工作宗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认真做好传帮带。她用方法统率质量,做到管有章可循、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专科操作有标准流程,将风险预警前移。在任期间,她参与医院多个红头文件的编写,承担2个院级护理质量组长,3个院级质量改善项目负责人,2个康复护理技术推广人,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外科也是应急救治的主要场所,魏革多次参加急危险重救治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前线处理,指导帮带所属科室开展疑难典型案例分析和持续质量改进。她兼管医院10个专科手术室,实行护理归口管理、推进手供一体化、手术患者科间安全转运等,连续11年开展手术室公共理论集中培训、技能比武和核心制度竞赛。她每年帮带护士长3到4人,传授经验方法、协调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中3个科室年度荣立集体二、三等功,帮带的护士长荣立三等功,护理队伍始终呈现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护理工作值班熬夜,比较琐碎、苦累,魏革始终牢记南丁格尔的一句话:“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它需要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艰苦的准备”。她深情地说,献身精神和艰苦准备,不仅在那个时代,用到现在也非常贴切。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选择了护理这个工作,既然已进入了这行业,就要干一行干好一行。护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对生命有敬畏感,更要特别地专注、细心、认真、严谨,有仁爱之心。
3、她说,对年轻护士既要传授护理知识与技术,更要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
魏革不仅十分重视给年轻的护士们传授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还特别注重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她们讲如何做人做事、成长进步的道理。
曾是该院外科的护士长说起一件事,依然感动在心。那年夏日,她带着军校优秀毕业生和科室年轻骨干优势条件参加医院护士长竞选,然而,青春的成长常常与年轻的泪水相伴。那天晚上,蜷缩在宿舍床上的她接到了魏主任打来的电话,“拿着电话,当时我心里怦怦直跳,又紧张又害怕,害怕主任对我寄予的厚望让她失望了。可没想,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希望你现在带着微笑和我说……”这名护士长回忆,魏主任的话像朋友一般知心,在理在情,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硬是被她说了回去。第二年再次参加护士长竞选时,如愿以偿。
一名年轻医生刚分来的时候,自恃博士学历,对学历不高但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的指点爱理不理,工作不安心想转业。科室领导多次提醒,但他都没听进去。魏革看在眼里,但她没有急于找这名医生做工作。一次,她和这名医生搭台手术,发现他有些操作不规范,当时就悄悄地做了弥补工作。术后,她把问题不留情面地指了出来,并就外科手术方面的规则程序给他“上了一课”。他没想到文凭并不高但外科手术学识这么深厚。那次“敲打”后,魏革又和科室领导商量,有意安排他和老医生搭台手术,让他直接感受到别人的优点;下基层部队巡诊也把他带上,压担子,交任务,出课题,体验部队生活,一番苦心终于换来脱胎换骨。不到半年,心高气傲的他变得和善谦虚了,完全融入了科室,第二年他就以优秀条件晋升中级职称。
魏革讲到年轻的医护人员,感叹她们是幸福的一代,生长在国泰民安的时代。当今社会,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学校、社会对教育都非常舍得投入。现在的医护人员是统招本科,可以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后也会有各种平台机会,各种资源很容易得到,可以更好更快地学习成长,但她们也存在比较自我、自负、自私,抗压力低等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特点进行引导,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成长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成才,就要沉下心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就会得到,就会有收获。看似今天你什么也没有学到,若干年后当你遇到别的事情,潜意识里形成的能力就会给你很大的帮助;虽然我们只是一个护士,好像没有在做管理,其实你在管理患者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管理者;管理方法都是共通的,大有大做,小有小做,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进步、锻炼以及成长。“一种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她的这些话,不仅对年轻护士,对当代年轻人,都会有所启发。
4、她说,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长,就必须具备有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
魏革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长,就应该重视加强护理领域的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本领。
魏革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探索,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撰写学术研究文章。她先后主编专著6部,主编护理电视教学片2部,参编专著5部,参编电视教学片2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军队、广东省科技进步奖9项,广东省科研基金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等。其中,主编的百万字护理专著《手术室护理学》先后3次再版,列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荣获“解放军优秀图书奖”,我国护理专家林菊英先生对该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手术室护理的水平”;主编《手术室护理必备》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参考书,2次再版;主编护理教学片《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和《手术室专项技术操作》全面推动了本专业领域的常态化质量管理和手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建设;主编《危重症医学医疗护理问答》满足危重症医学护理专业培训、执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的需求,同时负责和承担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及专科护士培训任务,是行业公认的手术室学科带头人。
魏革平时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她提到,近几年国内外特别注重护理的人文教育和注意义务,国外已经立法,我国也提出了要求。在国家大医改背景下,护理的人文教育以及注意义务是我们当前在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跟香港医院比较,国内医院的硬件、软件实力都在一流水平,但是在人文服务方面还有待提高。她也曾做过一些相关研究,例如 “病情观察”的定义早在教科书有规范,但它不适用于手术室,因为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诊疗状态下,他的病情变化是不一样的。所以手术室的病情观察指引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应该怎么去定义,怎样把理论基础同临床应用相结合,这些都是她重点研究的立项课题,并陆续取得了成果。
有辛勤的付出,就有丰满的收获,魏革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40多年,对外科护理、护理管理、围手术期监护、现代手术室管理及手术复苏都有了一定造诣。曾担任广东省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感染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副组长、全军普通外科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副组长、全军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军区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医疗器械专家”,广东省药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被广州军区授予“优秀护士”荣誉称号、广东省十佳优秀护理科技工作者,她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报刊多次大篇幅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时代先锋”节目、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海外版)、战士报、解放军报等先后予以专题报道。为广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第十三届党委委员,被各级组织多次评为先进个人和党务工作者。
5、她说,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矢志精武奋斗的脚步不能停歇
岁月荏苒,转眼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不知不觉,与魏革战友相识也快40年了,时光如梭,让人感慨不已。
那天,一五七医院战友聚会,魏革说她已退休二年多,移交到广州市越秀区军休二所。现在是退而不休,继续在军事卫勤训练岗位发光发热。“作为一名老兵,我对军事卫勤有执着热爱,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继续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无私奉献和使命担当。”
魏革深有体会地说,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跨越的不仅是观念,而是日复一日的磨砺和考验。她时刻牢记主席训词,矢志精武,曾为国家应急医疗队、野战医疗所骨干成员、医院备战练兵教练员和全军部队卫生装备训练考核员,她多次参与上级组织的检查、考核和竞赛等任务,每次都全情投入,身先士卒,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和干劲,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平时医院组织的卫勤演训场上,时时都能看到她干练飒爽的身影,科学组训、专攻精炼,操作规范,不愧为备战练兵优秀教练员。
不负青春韶光好,巾帼何必让须眉!魏革,一个甘于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军队、给病人,并将为之奋斗终生的女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初心不改、从军一生的火热人生!
【作者简介】韩秀峰,大校军衔,研究生学历、曾任新闻报道员、班长、排长、指导员,军、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军区政治部研究员、处长,旅政委、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等职。立过功,参过战,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被解放军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