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1936年8月2日,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的刑场上,突然响起《红旗歌》的雄壮歌声。面对侵略者的枪口,一名身形瘦削却神情坚毅的女子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这名女子就是赵一曼,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
彼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为挽救国家于万一,这位地主家的小姐隐姓埋名,只身奔赴东北参加抗联。一次战斗后的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酷刑之下,赵一曼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最终,不幸被敌杀害。

铁血丹心照芳魂。赵一曼正是民族存亡之际千千万中华女子的真实写照。
十四载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面对着侵略者的穷凶极恶,广大女同胞们以无畏的精神投身于抗战洪流中,展现出无限的热情和无穷的力量。她们或英勇作战于前,或奔忙保障于后,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书写了壮丽的抗战诗篇。


柔肩亦可担重任,巾帼何须让须眉。
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妇女在抗战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抗战期间,广大妇女不仅奔走呼号,鼓舞士气,还捐钱捐物,出人出力,投身生产建设,献身后勤保障。



在根据地,在游击区,女同胞们都被动员起来。在华北,尤其是在晋察冀边区,凡15岁至45岁的妇女,大都参加了自卫队。
她们以锄头、棍棒等为武器进行军事训练,有的担负着站岗放哨等工作,有的上前线抬担架运弹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国土,成为抗战当中不可缺少的巾帼力量。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
她们是战士,是尖兵,是英雄。

89年前,就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赵一曼给心爱的儿子写下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不屈,是中华女子最伟大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