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自开展“拓荒牛”书记工作室以来,经历了前两期的培育,已打造了一支发挥余热、昂扬奋进的离退休治理队伍,他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度参与社区基层治理。2025年,文竹园社区被推选为基层治理“社志融合”省级示范点。
在第三期工作室中,文竹园社区党委以“社志融合”为抓手,进一步挖掘吸纳中青年党员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着力于破解社区小区内部矛盾纠纷的难题,以“百姓身边事,找能人骨干”的工作理念,提升离退休干部、楼栋长、热心居民等50余名社区志愿骨干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在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心理关爱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民意诉办”注入新动能。
构建“三维机制”,驱动治理升级
社区党委牵头严格遴选工作室负责人及骨干成员,为工作室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精心构建工作室运行机制,以专业社工作为助教,成立下属三个工作室分别针对不同场景提供解决方案。专业社工发挥在需求调研、方案策划、资源整合上的优势,为社区“能人”提供系统培训和实践指导;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鼓励“能人”带领居民组建特色志愿队,常态化开展矛盾调解、助老扶弱等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着力发动党支部书记、楼栋长等群体,实现社区矛盾“小事协商、大事协同”;“便民服务工作室”化身居民“耳朵”与“前哨站”,搭建诉求沟通桥梁,营造零距离便民氛围,助力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心理关爱工作室”发挥“家校社”共育优势,普及家庭教育理念,为特殊孩子家庭提供个性化帮扶。
第三期“拓荒牛”书记工作室启动
社区能人到场“取经”,共同探寻“心”路径
工作室目前已开展了2场专项能力赋能活动。在5月16日的“基层矛盾纠纷典型案例服务经验分享”中,社区党委书记刘岚光从社区发生的一件件纠纷案例出发,总结提炼“预防-调解-跟进”的经验,告知学员如何“茶桌议事会”“阳台调解角”等柔性方式化解噪音扰民、宠物纠纷等日常矛盾。5月23日,开展“个案管理模式下的特殊家庭帮扶服务技巧”培训,由社区深爱家互助社创始人分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细致服务,围绕家庭氛围营造、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主题,引导50余位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招干楼小区管理员高大姐也分享了她在推动加装电梯的心路历程。自2022年起,她亲自推动4部电梯全部竣工,过程中破解了资金紧张、跨地域沟通等诸多复杂纠纷。相关经验让在场听众赞赏不已。
学员进行头脑风暴
传递社区温度,从受益者变身治理参与者
“心理关爱工作室”通过专业社工带领学员小组对练、鼓励打卡等方式,帮助50余位家长解决情绪管理与亲子沟通难题,不少家庭的亲子冲突频率下降近一半,孩子正向行为反馈提升42%。其中有一位全职妈妈通过两期课程学习,掌握了应对女儿读写障碍的科学方法,家庭关系改善后,她还主动加入育才二小心灵驿站担任志愿者,将所学转化为社区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的学员在解决怡庭园大厦外墙改造纠纷问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推动业委会进行主导,组织业主自筹超九成资金,并联合社区、住建部门规范招标施工,成功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了居民自治效能。
“心理关爱工作室”小组对练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文竹园社区党委将继续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行动准则,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目标导向,孵化培育治理“能人”。下一步,社区将依托“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不断深化“能人先锋”培育机制。通过“社工赋能、志愿聚力”,推动工作室常态化运转,让民生诉求在“家门口”高效解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