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流动摊贩治理迎来重大进展。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今日正式发布关于公布民治、福城街道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结果的公告,这标志着龙华区全面开启流动摊贩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全链条闭环管理”的新阶段。
在此次方案制定过程中,共有5446人参与线上问卷调查,对流动摊贩综合治理的总体支持率达90.76%,其中包含520名流动摊贩经营者,共收集有效意见1362条。此次方案落地不仅是龙华区城市管理理念从“执法者”向“人民管家”转变的具体实践,更是“规则引领+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深度探索。

方案落地:39个经营区承载千余摊位
经对社会各界意见的深入研究与充分吸纳,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最终方案正式发布。根据公告,民治街道划定20个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色)、4个管控区(黄色),两类区域共计可容纳725个流动摊位经营;福城街道划定9个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色)、6个管控区(黄色),两类区域共计可容纳326个流动摊位经营。


按照规定,在管控区和疏导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内规范经营,两者在区域范围、流动摊位数量、经营时段等方面有所区别,管控区较疏导区规模更小,对经营位置及时段的管控更为严格。除管控区、疏导区外,其余区域均为严禁区,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流动摊贩经营活动。
在准入条件方面,则强调“属地优先”:申请人必须是本街道居民,需出示居住证明,并出具合格的健康证。摊位与申请人通过“一摊一码”的方式绑定,实现可溯源、可管控。
在管理规则上,公告重申了“摊前三包”责任制:流动摊贩必须保证卫生、秩序和安全。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轻微违规行为,先责令流动摊贩限期整改;对拒不服从管理、拒绝整改或整改仍不到位的,予以清退,并没收其流动摊贩登记卡及流动摊位二维码,终止经营资格;对于多次违规、性质较为严重的流动摊贩,将进一步列入经营黑名单,限制其后续再次申请准入的资格。
民意汇聚:5446位市民参与夯实共治基础
龙华区此次意见征集工作呈现出参与广泛、结构多元、聚焦精准的突出特点。2025年9月15日至19日为期5天的征集期内,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吸引5446名市民参与线上问卷调查,对流动摊贩综合治理的总体支持率达到90.76%。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者中包含520名流动摊贩经营者,体现了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征集期间共收集有效意见1362条,从反馈情况看,市民关注重点集中在“三区”覆盖范围、可容纳流动摊位数量等划分相关事宜,并对食品安全、噪音管控、卫生管理、秩序维护等管理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在线上征集同时,各街道还积极联动社区居委会与小区物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具体关切。
这种“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征集方式,确保了民意表达的全覆盖和精准性。经对社会各界意见的深入研究与充分吸纳,龙华区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最终的“三区”划分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可行。
精准管理:守护城市秩序与民生
“三区”的明确划分有效回应了此前社会关注的“一刀切”问题。通过科学划定严禁区、管控区、疏导区,既承认了流动摊贩的合理性,提供合法合规的经营空间,也保障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温度与治理精度。
在公告中,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针对“为何只允许本街道居民申请”,公告指出,这是基于管理经验和现实考量。一方面,在申请准入环节,属地街道可准确核实申请者身份信息,在经营监管环节,属地街道可高效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秩序等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另一方面,可避免大量外来流动摊贩蜂拥进入导致资源挤占的状况。同时,这也是优先照顾辖区居民生计需求的务实之举。
在摊位分配公平性方面,采取了“受理申请—材料审核—抽签摇号—社会公示—授码登记”的流程,并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感知技术,构建起“一摊一码”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时精准掌握流动摊贩的经营位置、流动轨迹及经营时段,对超范围经营、超时撤摊等违规行为提前预警、快速核查与高效处置,实现“定人定点定时”全流程管控。全过程均有公众监督,透明度与公信力得到了最大保障。
而在日常管理上,计划通过“自治+联动+评估”的三重机制推进。一方面,要求流动摊贩签署《规范经营承诺书》,推动流动摊贩自我约束、建立自治组织;另一方面由街道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围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重点领域,开展每日常态巡查、每周专项行动、每月集中整治,并在节假日进一步加密检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城区环境品质;同时定期评估流动摊位设置合理性,对问题集中区域及时调整甚至撤销。
此次流动摊贩治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引入社会各界力量。广大群众可通过官方平台反馈流动摊贩违规经营行为。在日常监管与执法行动中,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深度参与,对流动摊位审核分配、日常监管、违规清退等全流程工作进行考察监督,确保工作公平公正、规范透明。
治理不再是管理部门的单向度工作,而是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监督”的新格局。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政策透明度,也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长效共治:绘就城市烟火与文明底色
随着9月22日公告发布,民治、福城两大街道将率先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各疏导区、管控区将在近期逐步开放,申请与分配随即展开。与此同时,动态调整机制也将同步建立,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市民反馈,对不合理之处及时优化。
流动摊贩治理是超大城市基层管理的一道必答题,关乎城市环境、经济活力和群众民生。长远来看,民治、福城积累的经验将在整个龙华区范围内逐步推广,未来甚至可成为深圳乃至更多超大城市在流动摊贩治理方面的可复制样本。
民治、福城街道“三区”最终划分结果的出炉,让流动摊贩有了合法空间,让居民生活更有秩序,让治理更透明开放。
这种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一方面,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在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使区域划分更加科学合理,让区域划分符合“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公开管理规则,凝聚社会共识,强化多元共治合力,既保障居民、流动摊贩等各方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又就“为什么管、管什么、怎么管”达成最大共识,为治理工作争取最广泛的民意支撑。
这种长效共治机制的建立,是龙华区探索“规则引领+多元共治”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重要成果,通过规范管理在释放便民利民“烟火气”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城市秩序与文明。此次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系统开展流动摊贩综合治理,正是龙华区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项生动实践。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彭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