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5号线翻身站旁的翻身路,因“咸鱼翻身”的美好寓意成为社交网络爆红打卡点。

今年7月,宝安以对标一流先进的决心和气魄,部署大力整治城市环境秩序行动。
从群众需求出发,倾听呼声、响应关切,将停车治理、交通疏导、市容市貌、公共服务等一件件“民生小事”视作“头等大事”。
借助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手段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治理堵点”向“幸福起点”转变。
随着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悄然落地,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正被一一纾解。
01 特色街区点亮都市新颜
欢乐港湾从一片滩涂变为潮流地标,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度假区海景,彰显了“规划引领”与“国际视野”的分量。

清平古墟影视小镇则选择了“修旧如旧”的路径。
原先杂乱的电线全部入地,破损的骑楼得到加固修缮,当地还引入了文创咖啡、独立书店等新业态。

而最具烟火气的蜕变,藏在新安“乐翻夜市”和西乡“盐田夜市”这样的疏导点。
曾经的“脏乱差”流动摊贩聚集点,通过政府的“疏导结合”模式,美食风味不减,但路面干净了,油烟噪声问题得到了有效管控。

从欢乐港湾的现代浪漫,到翻身路的民间哲学,宝安的特色街区建设证明:城区的“高颜值”绝非简单的美化工程,而是发展理念升华的具体体现。
02 从绕路到漫步
自7月中旬以来,一场宝安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展开。
在西乡街道凤凰岗南区公园项目现场,昔日的破旧铁皮围挡已不见踪影,精美的公益宣传让人眼前一亮。
松岗街道洋瑞路新建工程的老旧围挡焕然一新,曾经杂草丛生的角落也变得整洁美观。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套智慧精准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强力支撑。

辅九路整改前

辅九路整改后
田洋六路整治前

田洋六路整治后
“双确认”闭环管理机制让“单向指令”成为“双向责任”,杜绝了“纸上整改”。
智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与线下高效协同相结合,突破了人力巡查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慧精准”的转变。
“示范-通报”双向激励机制打破了“一刀切”的做法,通过正向引领和反向倒逼,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荣誉感。
目前已累计公布16个文明施工示范项目,通报26个重点整治项目,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水涨船高”。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人的身上。
整治行动从以往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更加注重“群众有感”,着力发动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参与。
变化看似微小,却丈量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真正诠释了“为人民而建”的深刻内涵。

03 让烟火气与城市秩序共生
当地摊经济日益活跃,流动摊贩纷纷涌现,为城市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伴随着噪声、拥堵等治理难题。

自宝安区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宝安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聚焦市容环境突出问题,划定18个重点片区和191条重要道路,围绕占道经营展开攻坚整治。
各街道迅速开展系统性摸排,加强对摊贩经营需求与常见占道区域的梳理,科学布局临时疏导点,并建立申请、考核、退出等管理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推动摊贩合法合规、有序经营。
这一做法已在全区逐步推行并持续优化。

在翻身路乐翻夜市,116个便民摊位整齐排列,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统一配送燃气、规范用电安全,甚至借助人脸识别技术防止转租。

在西乡街道盐田夜市,172个摊位限时经营,专业卫生团队实时清理,实现“人走地净”。
因摊贩普遍担心远离核心客流区,影响生计,沙井街道迅速转换思路,提出“就近安家”的方案,即在紧邻京基百纳、人流量充足的沙头七路设立“井野集市”,同步推出“摊贩共管”机制。

沙头七路改造前

沙头七路改造后
石岩街道浪心社区规划“便民疏导点”,邀请各位摊主共同参与规范经营,让经营更安心,消费更放心。
面对流动摊贩治理这一全国性难题,宝安经过深入调研,采取疏堵结合的管理思路:一方面摸排建档,一方面抓户外经营场所建设。

福永街道开展乱摆卖专项整治统一执法日行动。
截至目前,宝安区已完成占道经营摸底建档4863档,增设疏导点84个,可容纳4204档。
宝安正朝着有温度、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方向,稳步探索实践。
04 宝安街头开启“美颜”模式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悄然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针对影响市容观感和功能性的城市家具,区城管部门开展了系统性整治:移除占道集装箱、维修破损公共座椅、更新老旧指路标志、优化公交站点布局……一系列举措让街道空间变得更加通透有序。

与此同时,宝安的绿化景观也在悄然变化。
在壹方城周边、前进二路等地,曾经杂乱的街头区域通过增加街头绿地、打造精致花境,转变为靓丽的景观小品。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科技正在宝安区的绿化保洁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西乡铁岗路、水库路,环卫智能机器人不仅成为西乡片区管养小队的新成员,也是道路绿化清洁的一道新风景。

05 实现文化颜值双升级
近期,沙井街道沙井社区的一面青春主题墙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改造前

改造后
这是宝安区全面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以来,有效提升城市立面形象的缩影。
2025年,宝安区在各老旧小区广泛开展意愿征集活动,各小区踊跃申请进行改造。最终拟推进年内91个小区列入改造计划,不少于57个小区实现改造完成,基本实现全区老旧小区愿改尽改。
在新安街道百合苑小区,斑驳老旧的墙面如今焕然一新,曾经私搭乱建的现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风尚时代小区,楼梯墙面也进行了翻新,并统一安装上护栏。
这些改变不仅提升小区的外观形象,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

06 活力与秩序双提升
大型商圈活力与秩序“并行”
从“拥堵”到“畅通”,从“旁观”到“参与”,自7月以来,一场城市治理的跃迁正在深圳大悦城、西乡大仟里等核心商圈与重点区域发生。
傍晚6点的灵芝地铁站F出口,身着反光背心的交通引导员站在非机动车道分流处,手势清晰、节奏分明。道路宽敞整洁,行人通行无阻。

大悦城周边的创前一路,一道崭新的硬隔离带清晰划分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
新设的15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合语音提示和实时监控,让“有位可停”成为现实。

面对日均超10万人次的客流压力,西乡街道创新推出“青年志愿者友好商户联盟”,吸引80余家商户加入,共同为优秀志愿者提供专属福利。
AI赋能交通管理
走进交警支队宝安大队指挥中心,AI视频实战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区交通数据,自动识别多种违法与异常事件,经人工复核后迅速派警处置,彻底打破了过去依赖人工、效率低下的监控瓶颈。

空中,自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无人机已完成违法取证万余宗;
地面,120余个路口的非机动车识别系统精准抓拍违章。

交通出行更文明
截至目前,宝安各街道非机动车道项目已立项134.61公里,已进场施工50.52公里。
2025年,新安街道规划独立路权非机动车道50公里,松岗街道已完成4.85公里。

此外,宝安区还加大非机动车停车位供给,开展护栏私挂横幅、反光膜破损、老旧护栏等专项整治,完善标志标线与过街安全设施,为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提供全方位“路权”保障。

地铁口“堵点”变顺畅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地铁口则是“毛细血管”的起点。
新安公园A出口,流动摊贩不再乱摆卖,学生上下学之路更加卫生通畅;
灵芝地铁站大悦城附近,宝民社区在关键节点设置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引导牌,车辆整齐划一,道路畅通无阻;
大悦城改造前

大悦城改造后
宝安中心区E出口,闲置空地改造为电动自行车专用停车场,引导市民有序停车。
城市书香传递文明的温度
早晨八点半,宝安图书馆尚未开门,门外已经开始排队。
在西乡大仟里的未来书屋和西西弗书店,市民试读新书时自觉靠边站立,不影响通道通行,阅后图书也放回原处。
欢乐港湾的钟书阁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书店,即便如此,店内依然安静有序,读者默默阅读,拍照者依次排队。
城市中的书香,悄然传递着文明的温度,也体现出宝安良好的公共秩序。

07 城市“焕新”的暖心图本
从“打游击”到“刷脸”出摊
晚上6点,深圳翻身地铁站外,摊主黄浩然走到自己的摊位前,开始一天中最忙碌也最安心的营业时段。

过去,他翻身站B出口“流动摆摊”,下午3点抢位置,日晒雨淋还怕城管,收入不稳定。
今年4月,安乐社区牵头规划建设了“乐翻夜市”疏导点。
116个标准化摊位整齐划一,社区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为每个摊位配备人脸识别通电装置和实时监测油烟、噪声的智能终端。
现在,经营环境提升后,生意明显比以前更好。
“摊位干净整洁,顾客更愿意来,也吃得更放心。”他语气中透着欣慰。
居民“烦心事”成了“小惊喜”
以前,沙井街道壆岗社区部分小区周边的杂物堆积、设施破损成了居民的“烦心事”。
如今,社区联合街道城管科组成“行走专项小组”,把卫生死角、坏损健身器材都记在台账上“把脉”,和物业一起“开方”,整改清单、整治标准一条条列得明明白白。

岗头路与新沙南路交会处改造前

岗头路与新沙南路交会处改造后
闲置地的“变身”,更是给大家带来意外之喜。
科创园区寮丰路与宝安大道交会处,曾经是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脏乱差”区域,如今已变成铺着整洁地砖、种着绿植的公共活动场。

壆岗社区科创园区寮丰路与宝安大道交汇处微改造整改前

壆岗社区科创园区寮丰路与宝安大道交汇处微改造整改后
学校门口的交通改善,最让家长们安心。
以前壆岗小学上下学,将军路总能堵成长龙。如今再到这儿,转弯区域和机动车道都拓宽了,车辆会车、进出西荟城购物中心停车场都顺畅了不少,通往永通路的拥堵也缓解了大半。
沙蚝社区沙井大街整改前

沙蚝社区沙井大街整改后
老建筑“穿新衣”,则让社区颜值直线上升。
此前,辖区不少房屋外墙褪色、斑驳甚至剥落。社区挨栋摸排记录,联合壆岗股份合作公司、工业园区、业主和施工团队一起定方案。
截至目前,已有9栋建筑完成粉刷,老房子焕了新颜,连老旧厂房都显得精神了许多。
“三色线”划出通畅与美好
半年前,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社区锦程路(会展湾花园里段)的人行道被电动车占满,非机动车道上横七竖八停着车。
经过社区反复勘察、走访,最终用蓝色、绿色和黄色分别划分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区,又在沿线设置了交通劝导点和安全宣传长廊,发动物业和志愿者组成“机动巡逻队”,劝引导、整车辆、做宣传。
如今穿行在这条街上,三色标线清晰醒目,车辆整齐停放在指定区域,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互不干扰,曾经的“堵心路”变成如今的“民心街”。

9月19日,宝安区召开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决心纵深推进综合整治,提出全区上下要坚定信心、协同奋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环境秩序实现根本性改善。
从地铁口的整齐停放
到微公园里的欢声笑语
从文化墙上的创意手绘
到夜市里的规范烟火
宝安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
正以“绣花功夫”雕琢着城市的细节
更以“共治理念”凝聚起前行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