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险”救援 生死时速

一头70吨重的抹香鲸在宁波象山海域搁浅,20小时后成功脱困

2022-04-22 00:00作者:张林菲 莫郅骅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4月19日早上,一头巨型抹香鲸搁浅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附近海域

  现场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介绍:“滩涂上全是淤泥,走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我们都脱了鞋走,有两位队员被贝壳割伤了脚,路途比较艰难。我们准备好的水泵等设备无法运过去,只能人力用水桶舀水来湿润它。”

  16时,救援人员用棉被包裹抹香鲸的尾部,用粗绳绑好,系上有发光灯管的浮标,以便在天黑后涨潮时确定鲸鱼的位置,做好涨潮后牵引其离开的准备。

  17时,预计涨潮时间将至,滩涂上所有人员撤离,回到岸上。撤离时抹香鲸状态尚好,能够摆动尾巴。渔政救援船开始待命,人们热切注视着夜色下越来越暗的滩涂,期盼着海水快一些淹没它。

  22时许,海水基本覆盖鲸鱼身体,3艘渔政救援船到达鲸鱼身边,拖着它驶向深海。抹香鲸的生命力在海水中逐渐恢复,大约行驶了五海里时,在救援船上离鲸鱼不到10米距离的消防队指导员说,看到鲸鱼翘起了头呼吸,并开始喷水。

罕见获救

在水深28米处恢复自主下潜能力

  即使看起来进展顺利,专家们的态度依然谨慎。陈健告诉南都记者,搁浅鲸鱼很可能本身有疾病或其他损伤,即使将它拖到了深海区域,能不能顺利返回大海还要视它的身体状况而定。

  幸运的是,4月20日凌晨5时20分,经过通宵守护,渔政救援船将抹香鲸拖拽到水深28米的区域时,它恢复了自主下潜的能力。渔政船切断牵引绳,救援人员朝它大喊“回家啦”时,东边正日出,朝霞映着海面,死里逃生的抹香鲸向着深海游去。

  “对于巨型抹香鲸来说,搁浅后还能顺利重返大海是非常罕见的。”陈健向南都记者解释,抹香鲸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分布,据文献记载,之前浙江舟山就出现过幼体抹香鲸搁浅,近年来江苏、广东深圳也出现过抹香鲸搁浅的案例,但抹香鲸个体太大,海域环境又复杂,各种因素导致搁浅抹香鲸成功获救的情况较少。

  据悉,根据不同搁浅鲸豚的身体状况,救助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鲸豚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其放生回海洋中;二是对搁浅鲸豚进行保持水分等护理,待涨潮后使其自行游走;三是将受伤严重的搁浅鲸豚转移至人工环境,待其康复后再放归海洋。

  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救助方式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受困鲸豚的身体状况。如果搁浅鲸豚本身生命力已经很弱,结果可能并不乐观。

  2021年11月10日,在杭州余杭南苕溪徘徊多天的一头东亚江豚,10日下午在被救助上岸后死亡。杭州市渔业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江豚在运往海洋世界途中死亡。

  对于个体没有那么庞大的鲸豚来说,成功获救的几率则要大一些。南都此前报道,2021年7月6日,浙江台州临海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头门港大桥滩涂12头瓜头鲸搁浅,其中3头死亡。经紧张营救,先后分两批将瓜头鲸护送至台州头门岛附近海域放归。

  知多D

  救助搁浅鲸豚 三种方式

在鲸豚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其放生回海洋中;

对搁浅鲸豚进行保持水分等护理,待涨潮后使其自行游走;

将受伤严重的搁浅鲸豚转移至人工环境,待其康复后再放归海洋。

  救援时间线

8时: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半边山海域附近,渔民发现距离岸边800多米处,一头抹香鲸搁浅。

15时:抹香鲸一动不动躺在滩涂中央,救援人员不断朝它泼水保湿。

16时:救援人员用棉被包裹抹香鲸尾部,用粗绳绑好,系上浮标,做好涨潮后牵引其离开的准备。

17时:涨潮时间将至,滩涂上所有人员撤回岸上。抹香鲸状态尚好,能够摆动尾巴。

22时:3艘渔政救援船拖着它驶向深海,大约行驶了五海里时,鲸鱼翘起了头呼吸,开始喷水。

次日凌晨5时20分:将抹香鲸拖拽到水深28米区域时,它恢复自主下潜能力,在日出时分游向深海。

  纵深

  为什么鲸鱼总搁浅?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表示,搁浅情况的接连发生,很可能是因为鲸豚生活的海域发生了某些区域环境事件,如高强度声学环境污染、海洋水体污染等,导致鲸豚迷失方向,发生搁浅。通常,专家将具体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

  个体生病:普利茅斯大学海洋保护学教授Simon Ingram说:“很多时候出现在沙滩上的动物都会筋疲力尽,营养不良,或者因为生病而没有吃东西,它们可能处于生病的最后阶段或者死于海上,然后最终被冲到海滩上。”如果是单独的鲸鱼搁浅,那么疾病和受伤是主要原因,自身疾病导致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而受伤衰老致使鲸鱼太过虚弱,自然死亡冲上海滩。

  导航失灵: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且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鲸鱼交流和寻找猎物时,是靠声音来导航的,也就是回声定位。鲸鱼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在很浅的海湾区域,回声定位就没有那么灵了,难以找到方位,最后就进入浅水区搁浅了。

  军用声呐:人类军用声呐产生的噪音也会惊吓到鲸鱼,让它们异常加速浮上水面,进而导致搁浅死亡。研究证实,鲸鱼会躲避海军用来侦测潜水艇的军用声呐,例如生性害羞的喙鲸常误以为噪音是杀人鲸发出的声音而受到惊吓搁浅。

  羊群效应:由于一些鲸鱼本身是社会性动物,和羊群一样,有一只领头的鲸,如果领头鲸迷路搁浅之后,其余鲸想要救援却忽略了自身的安全,于是鲸群体搁浅的现象就出现了。兽医病理学家Andrew Brownlow说:“虽然我们并不清楚原因,但群居动物最终会跟着生病的领头者游上海滩,或者一起迷路。”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