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随“保护者”进入广东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

在原始森林“偶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022-05-27 00:00作者:罗忠明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远处大山层层叠叠,近处树影幢幢,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油然而生

1. 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梁俊杰和同事,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南都记者 陈辉 张昕然 摄

2. 梁俊杰在工作中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褐翅鸦鹃。

3. 偶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南重楼。受访者供图

  远处大山层层叠叠,近处树影幢幢,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油然而生。这里是位于恩平市那吉镇的广东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有珠三角地区保护完好、面积较大且连片集中的原始次生林,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景观、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日前,南都记者来到广东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跟随着“保护者”们进入保护区深处探访,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保护区:

拥有珠三角保护完好原始次生林

  

  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横亘于云浮、江门、阳江三市的天露山脉的南端,前身为恩平市清湾电林综合场,1995年12月经恩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9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七星坑市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水资源。保护区拥有珠三角地区保护完好、面积较大且连片集中的原始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根据最新科学考察数据显示,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85科713属1250种,野生动物616种,隶属44目174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小灵猫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蟒蛇、黑冠鳽、褐翅鸦鹃等3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

  

走访:

开展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科考

  

  5月24日早上8时30分,南都记者来到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工作人员梁俊杰、陈小芸和郑悦冰正在整理行装。他们的任务是到计划地点开展一次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的科学考察活动。

  南都记者跟随他们驾车进入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经过一段狭窄的水泥路后,便很快驶入异常颠簸的山路。车辆小心翼翼地沿着车轮印前行,山路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悬崖,宛若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山间。远处大山层层叠叠,近处树影幢幢,让人感受到保护区的神秘感。

  经过2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上冲片区。下车后,南都记者随工作人员徒步深入保护区。“这条路线比较难走,你们要小心”,梁俊杰一边敏捷地攀爬陡坡,一边提醒南都记者们注意脚下安全。由于保护区内严格限制非保护目的的任何活动,所谓的“路线”基本都是穿梭在原始森林之中,加上当天下雨天气,山路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他们顺着溪流向上游走去。突然,陈小芸兴奋地喊道:“等下等下,这个好像是……”话音未落,陈小芸快速爬上一处陡坡,“真的是我们第一次发现。”此时,梁俊杰也快速跟上,动作干净利落地举起相机,对地上几株很小的植物进行拍摄。“这是一种重楼属植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保护区内也是比较少见,具体是哪种重楼需要等开花后才能进一步确定。”

  就这样,他们一边跋山涉水,一边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考察。到下午4时30分左右,开始回程。梁俊杰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每周至少要进一次山,有任务时可能每天都要进山。除了日常科学考察外,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前往保护区各处,回收预设在野外的30多台红外相机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目前,这些红外相机共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画眉、褐翅鸦鹃、斑尾鹃鸠、黑冠鳽,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野猪、果子狸、鼬獾、虎斑地鸫等共21种。

  

保护者:

工作十多年,记得每一个红外相机的位置

  

  梁俊杰今年已经40多岁了。在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工作十多年,他清楚记得每一个红外相机的位置,很多危险的科学考察任务都是他完成。梁俊杰回忆道,有一次为记录一株被保护植物,不慎踩空,险些滑落悬崖。

12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