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新增公办学位超1.8万个

2025-09-17 00:00作者:张小玲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方都市报
  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办学规模为小学36班、1620学位

  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办学规模为小学36班、1620学位。 受访单位供图

  为积极响应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殷切期盼,龙华区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龙华区建筑工务署精心打造的8所学校已正式启用,其中包含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中1所,新增学位18870个,为龙华区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以“乐学智轴·游廊绿院”设计理念

  打造集多维立体化校园  

  从图纸上的精细设计到工地上的日夜攻坚,龙华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8所新学校(校区)已交付。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意盎然的活动空间、智慧便捷的教学设施,为学生们打造成长沃土。龙华区建筑工务署介绍,深圳市龙华科技实验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高中93班/4650学位。项目以“乐学智轴·游廊绿院”为设计理念,打造集教学、科创、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多维立体化校园。项目团队通过统筹计划、招采前置、设防渗漏专项组、围挡分区管控等方式攻克难题,完成深化设计、定板定样、防渗漏、开学筹备等任务。

  格致中学民治校区办学规模为36班/1680学位,其中小学24班/1080学位,初中12班/600学位。项目将公园文化融入校园规划设计,从城市界面解析校园设计,通过设置退台与内部共享大厅,塑造自由学习互动的校园空间。针对学校结构降板多的特点,项目团队以“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治理多层屋面渗漏,通过设计专项交底、施工优化确保防渗漏落到实处;面对工期压缩压力,采用招采前置、构建多工序穿插模型等举措,保障项目如期交付。

  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福城校区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考虑到周边高密度的建成环境,将南北向运动场抬高设置在场地东侧,使建筑主体尽可能远离观澜大道的干扰。连接南北楼的风雨连廊成为纵贯校园的“绿色主轴”,通过各种凹凸变化形成“退台式”活动空间。面对市政道路不畅、场地局促、周边居民区环境复杂、台风暴雨频袭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关键工程节点按时保质落地。

  深圳市龙华区龙澜学校将现状36班/1080学位小学改扩建为72班/3360学位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小学48班/2160学位、初中24班/1200学位。项目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前提下,以岭南庭院为媒介,围绕“流动·院落”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体量的转折与连廊系统的围合,构建起新旧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学校临近主干道,周边交通繁忙且早晚高峰禁行,项目团队通过组织大宗材料集中运输,保障现场作业面材料供应。同时,以BIM技术为支撑,全过程应用于辅助深化设计、碰撞检测及施工工艺模拟推演,提前排查实施冲突,加快现场施工进度。  

  既有“山景入校园”开放格局

  又有“岭南风”院落集群  

  据介绍,新启用的学校建筑风格各有特色。在深圳市龙华区博雅实验学校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采用创新式的大围合布局,在符合规范、保证使用效率的同时,将校园整体面向阳台山敞开,既保障教学区的独立性,又实现“山景入校园、校园融城市”的开放格局。

  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华美校区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以“一心、两轴、四院”为整体空间架构,深度融合传统围屋形态与现代功能分区,针对中小学教学区(含高、低年级分段)、后勤服务区等不同场景需求,打造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岭南风”院落集群。为践行绿色生态校园理念,项目全面应用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并结合内外墙体保温工艺、节能门窗应用等低碳举措,同步配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透水铺装技术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校园环境体系。

  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观澜大道180号,办学规模为小学36班/1620学位。项目以“立体乐园、学习森林、开放城市”为设计理念,通过拆除原教学楼、在原址重建的方式,实现学位扩容与教学设施升级。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新和校区办学规模为小学24班/1080学位。项目按“不以课本为世界,而以世界为课本”的设计理念,倡导孩子探索多样的世界。校园景观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策略,将绿化分散于各个角落,便于学生感受自然。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