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曾是惠州博罗辖区内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经过精准开展控源截污、支流整治、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沙河河口国考断面实现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转变。生态环境部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其中,广东的沙河与茅洲河、华阳湖、乌涌、练江参与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意见征集。
据介绍,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指地方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或维持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上所称河湖,可以是完整的河湖,也可以是河湖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重要河段或湖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生动体现,具备明显的示范价值。
铁腕整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沙河是东江中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全长89公里,流经惠州博罗横河、湖镇、龙华、长宁、福田、园洲、石湾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集水面积1235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达60万。
据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统计,沙河两岸各类重污染企业一度达到118家,另外“散乱污”企业有上千家。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河口断面水质连续3个月为劣Ⅴ类,18条支流中有13条重度污染,是博罗辖区内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
2018年起,治水攻坚战打响,惠州市县两级协同作战,分别成立由惠州市委主要领导、博罗县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市、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牵头抓整治。博罗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加大河长巡河力度,加密巡河频次,重点时间段河长一日两巡,发现河道污染问题立即协调解决。
根据通量观测、污染源溯源分析,博罗精准锁定沙河水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湖镇镇、园洲镇和石湾镇三大片区,这是博罗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地,必须铁腕整治。
博罗迅速出台实施重污染企业综合整治方案:按照“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全县171家涉水重污染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给予每家100万元奖励,对申请保留的企业实施转型和提升策略,要求企业对排污设施提标改造,出水必须达到Ⅳ类标准;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安排驻厂人员24小时紧盯涉水重污染企业用排水情况,严厉打击无证排污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排污“黑污染源”。
据博罗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去年底,博罗全县完成1752家“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拆除341家“厂中厂”车间;截至今年8月22日,沙河流域118家重污染企业中,59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或取消涉水工艺变更排污许可证,拟提升保留46家企业中有8家属入园企业,28家已通过专家现场技术核查,还有13家被列为淘汰转型类企业。
石湾镇:碧道和休闲观光带总长7公里
“春风又绿沙河岸 流水人家是石湾”——随着东坡公园的投用,博罗县石湾镇沿沙河建设的碧道和休闲观光带达到7公里。
9月8日,南都记者现场走访看到,这里主要景观节点有东坡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广场、龙舟文化广场、历史轴线广场、亲水平台和门楼等功能区及设施,将景观、生态、科普、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让当地群众尤为高兴的是,随着水质变好,沙河不少河段重现多年不见的蓝刀鱼,可以戏水、钓鱼抓虾的沙河又回来了。
据博罗县石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坡公园是该镇沙河综合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全长约4.5千米,起点为罗浮山东江大桥,终点为石湾中学,总投资约1.16亿元。项目于2020年初动工,2021年2月初揭牌,以万里碧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抓手,开展堤岸整治、堤身防渗处理、堤路坡面生态修复、滩地平台生态修复等,并新建堤岸1800米,堤身防渗处理600多米,堤坡、滩地生态修复约15万平方米。该项目与2012年6月建成、长约2.5公里的龙舟公园一期无缝对接,使石湾镇的碧道和休闲观光带全程总长达到7公里。
石湾镇中心排渠是该镇境内的主要河涌之一,河水流入沙河,是该镇沙河整治的主战场之一。南都记者日前走访中心排渠(里波水排闸段)看到,河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近岸杨柳依依,在水中不时能见到游来游去的鱼儿,水面栽植有美人蕉、再力花等净化水质的植物。
近年来,石湾建立镇村组三级“河长制”,全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通过实施河涌整治、畜禽养殖业整治、工业企业整治、水环境生态修复,全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不断完善,“六大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