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长,我今天有点不舒服,您有空陪我去趟医院吗?”“杨班长,老人家上下楼梯不方便,能不能给铺个斜坡啊?”这是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杨班长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工作室里每天传出的对话,街坊反映的大小事情,烦心忧愁的声音都在这里汇聚。作为参与社区共建管理的一分子,红棉老兵志愿者一次次解难释惑,为居民创造更加文明、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广州,像瑞宝街红棉老兵志愿者一样扎根社区,助力文明实践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还有很多。白云区江高镇红棉老兵志愿者们上门拜访当地老兵,聆听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成册;越秀区一批从业30多年的退役军医自发下乡义诊,上门为卧床的老人看病……近日,南都记者走进这批红棉老兵志愿者的工作日常,了解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的思考与故事。
海珠瑞宝街红棉老兵志愿者:社区里的“小管家”和“解难者”
“一心一意为群众,千方百计解难题”“情系老兵办实事,疫情解困暖人心”,在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挂满一幅幅表达感谢的锦旗,每天在这里上班接待群众来访的,是瑞宝街的一名退役军人杨献伟。
2015年,杨献伟从部队转业后,在瑞宝街从事了多年的街道工作,先后在安监生产、城管综治、党务等多个基层岗位就职,熟悉街道情况,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2021年3月,杨献伟发动街道内的退役军人成立了“海珠区瑞宝街杨班长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工作室”,经历一年的发展,目前已有42名团队成员,团队凝聚了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工服务、社区调解等志愿服务力量,共同为社区居民群众和退役军人开展调解、心理辅导、民生实事等服务。
上门劝说吵架的邻里,陪同独居老人看病,免费为居民修理家电,牵头筹款铺设楼道里的无障碍通道……在社区里,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事关居民,总少不了红棉老兵志愿者们奔波忙碌的身影。
2021年12月,杨献伟工作室接待了一名与健身房发生消费纠纷的74岁老人金姨。金姨在健身房工作人员的鼓动下报名参加了一个月的课程,课后被说服办了年卡,并陆续办理了私教、普拉提等项目。后来金姨因为生病住院十多天,便停止到健身房上课。她和健身房多次沟通要求退还未参加课程的费用,遭到拒绝和拖延。协商不畅的情况下,金姨找到杨班长工作室求助。了解情况后,杨献伟帮助金姨联系瑞宝街司法所和街道消费者协会,驻点律师向金姨提出了解决纠纷的意见,消协也介入参与和健身房的沟通协调。2022年年初,健身房和金姨签订了调解书拿回了课程费用,事情得到顺利解决。
退役军人黄某2020年退役后,在海珠区瑞宝街的石溪村花费16万元盘下了一间店铺创业。2021年4月底,瑞宝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接到黄某的求助电话,就关于其与上一任经营者存在的商业纠纷情况请求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瑞宝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江海燕马上联系杨献伟和驻点律师,来到黄某的便利店询问情况。原来,黄某在与前业主办理转让手续时,看到店面经营的流水单非常可观才决定接手店铺,但实际开业后生意不景气,他细查一番,发现前业主通过现金结算方式虚刷了流水。
为帮助黄某脱离经营困境,驻点律师根据黄某提供的各项证据给予专业法律指导意见,帮助其向前业主发出律师函,并对改善商铺经营提出了建议。杨献伟协助黄某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经营许可证,并联系驻石溪村的第一书记沟通协商,为店铺争取到了每月1400元的减租,合同期也从三年缩短到一年半。经多次与前业主协商沟通,最终前业主返还黄某1.5万元作为赔偿,黄某的经营困难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
调解工作的推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够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关键在于点点滴滴的日常事件中,杨班长工作室红棉老兵志愿者们总是能在居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江海燕介绍,辖区内在册红棉老兵有66名,队伍成立以后经过细化分工,目前除志愿者以外,还有物业管理队伍、瑞宝消防队伍、石溪经济联社分队,他们在社区管理事务、排查安全隐患、扑灭火灾、巡逻维持治安秩序等各方面各司其职,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区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