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黑灰产“财富密码”,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成用户投诉重灾区,被众多APP屏蔽

虚拟运营商面临大洗牌,5G时代尚能饭否?

2021-01-14 00:00作者:孔学劭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自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起,工信部在过去每季度的《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中共通报过21家虚拟运营商企业,其中,用户申诉占比较高的苏州蜗牛、分享通信、北京国美被通报5次,民生通讯、迪信通通信、小米科技被通报4次

  C

  虚拟手机号码成黑灰产“财富密码” 运营商多次被约谈

此外,在网红经济、电商直播如日中天的当下,薅羊毛、刷粉、刷赞等互联网灰黑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其中,作为“入网凭证”的手机号买卖暗中兴起,接码平台成为了部分虚商新一轮的“财富密码”。

在2020年全国开展的“断卡”(警方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银行卡、电话卡”违法犯罪)行动中,有警方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其中涉及的电话卡大多是虚拟运营商。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也发现,自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起,工信部在过去每季度的《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中共通报过21家虚拟运营商企业,其中,用户申诉占比较高的苏州蜗牛、分享通信、北京国美被通报5次,民生通讯、迪信通通信、小米科技被通报4次。

用户申诉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用户停机争议、号码无法正常使用、投诉渠道不畅等。此外,工信部也多次约谈虚拟运营商相关企业,如在2019年两次针对部分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集体约谈了小米科技、迪信通等18家公司。

2020年12月4日,工信部就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向长江时代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星美圣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移动转售企业分别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通知书》指出,上述三家移动转售企业在入网审核、用户和渠道管理、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管理漏洞,今年以来因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已被工信部书面通报,但三季度垃圾信息用户投诉情况愈发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基于以上情况,“17”号段此后也被人们称为“失控的号段”,在日常使用中每每遇到该号段,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挂断,该号段此前甚至被手机安全软件提示为“诈骗号码”。

在关于170号码的论坛上,类似吐槽也可谓铺天盖地。有网友反映,不仅部分固话拨打170号码时会显示为空号,还有部分手机安全APP会自动拦截170号段号码。面对这种情况,南都记者在工信部官网部长信箱发现,不少该号段的用户呼吁虚拟运营商可以加入携号转网,但目前工信部最新的回复(2020年7月)为:移动转售用户暂不能办理携号转网。

对于虚拟运营商“扰民”的情况,不少虚拟运营商也在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管控。小米回复南都记者称,目前小米移动主要通过售前宣传,售中管控即针对不同渠道进行重点指标限制,结合公安等监管部门敏感地域信息、平台销售规则、活体认证等手段进行管控,以及售后(灵犬大数据平台)来严控骚扰诈骗情况。

  D

  传统运营商提速降费 虚商价格优势不再

虚拟运营商的设立初衷是为打破行业垄断,作为“鲶鱼效应”注入传统三大运营商争霸的运营商市场。移动转售业务是国家深化电信行业改革的破冰之举,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

按照签述《通知》显示:基础电信企业给予转售企业的批发价格应低于基础电信企业同类业务平均业务单价(或套餐价格),鼓励双方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商业合同约定,及时对批发价格进行调整。

南都记者调查获悉,目前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中国电信的“套餐转售模式”、中国联通的“资源池模式”和中国移动的“互补性模式”。基础运营商大多通过合作将流量批发给虚拟运营商零售,但同时也与虚商共同竞争电信用户市场。

不能否认,当初虚商担当了推动流量不清零、无国内漫游费、不限流量套餐、经济国际漫游费等移动通信领域的便民先锋。但随着2015年三大运营商拉开提速降费的帷幕,使得单纯追求用户规模带来的差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以往虚拟运营商的红利已经压缩得很厉害,虚拟运营商的存在更多是充当企业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比如京东、苏宁的号卡此前是消费送流量。

就现状来看,至今仍存活着的虚拟运营商已难以再通过价格战与基础运营商抢占市场。南都记者了解获悉,目前三大运营商也推出了个位数保卡套餐,在正常使用中的电信、联通也有20元以下套餐,如中国联通19元全国流量王套餐含2G流量(套餐外5元/GB),100分钟语音;中国电信19元(预付费)星卡套餐含30GB App定向流量,国内通话0.1元/分钟,日租卡流量1元1GB/日。而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19元套餐含2GB流量(套餐外0.12元/MB),短信0.1元/条。

2019年起虚拟运营商流量平均每GB资费大幅下降至10元以下,2020年上半年更低至4.1元/GB,首次低于基础运营商同期水平。但是,根据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0年)》显示,去年,三大运营商每GB流量费已从平均22.3元降至4.1元,减少了81.8%,传统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流量费又再一次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在性价比差别较小的情况下,用户很难找到理由选择更有风险的虚商。

按照项立刚的说法,国内虚拟运营商试点开闸之时,三大运营商早已深耕市场多年,竞争与拼杀已下沉到各个居民小区甚至乡镇级市场,业务越来越多元化,资费水平也进行了多次下调,价格体系已相对透明,利润空间也被大大压缩,这意味着虚拟运营商购买基础运营商的服务再去市场销售,批发与零售的差价微乎其微,甚至曾出现“批零倒挂”(即批发价比零售价高)的现象。

在近日举办的“2020国际虚拟运营大会暨中国增值电信业务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行业研究部主任张悦表示,移动转售企业面临的用户下滑、收入增长放缓,生存困境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个人用户市场,“这属于饱和市场,以传统廉价的方式去争取用户市场或者争取细分市场的方式,受到很大的挤压。第二是流量业务,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讲,流量优惠也是主要竞争方式,进一步压缩了虚拟运营商以廉价方式获得收入增长的空间。”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