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淘宝店的网红曹县:

老板忙得没时间睡觉,哪有空管曹县火不火?

2021-06-16 00:00作者:林子沛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近月以来,随着曹县小伙大硕一句“666我的宝贝”的病毒式传播,铺天盖地的曹县段子传回曹县人耳中

“当时演出服的布料原料咱也不知道什么价位,因为没接触过,就胡要,说60块钱一套。”一做,成本只用20块钱,一套衣服净赚30多块。

任庆生夫妇豁然开朗——做影楼服装,买家同样是生意人,砍价砍得精准。做演出服,学校和老师一般不怎么还价,一单就是几十上百套。

10年之后,大集全镇有网店18000余家,表演服饰有限公司近3000家,生产各种表演服、民族服、汉服、舞蹈鞋。从电脑绣花、布匹、辅料到摄影,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当初消息是怎么传开的?任庆生笑了:“都不用问。在农村谁赚了钱,你瞒也瞒不住。”

2013年,村民的电商生意进入乡政府视野。“大集乡电商产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成立,大集“撤乡换镇”的消息也在不久后传来。

在镇电商办担任主任的张慧告诉南都记者,当时电商办的工作包括动员鼓励村民开设网店,为他们提供零基础的培训。镇里的圣诞服和公主裙一度通过外贸公司出口。2015年,镇政府邀请淘宝大学到当地举办速卖通培训班,还表示要奖励第一个成功将商品卖到国外的人500块钱。

不久后,一个叫张金涛的年轻人达成了首单从大集直通海外的交易,听闻消息,镇领导拍板决定升格奖励。

当村民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怎么招揽生意时,在外务工的大学生“自己就回来了”。

2018年,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在曹县调研数月后,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上刊文称:“在丁楼村我们观察到了另一种乡村政治秩序。地方政府并不独立设计财政转移支付下乡的项目或计划,而是顺应农户发展电商的需要,在农户无力应对的领域和环节施展政府能力,服务和引领乡村发展。”

在公共服务配套上,当地开始对“路、电、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规划起“淘宝一条街”。随着孙庄、付海淘宝两处的辅料市场吸引大量生产企业入驻,生产链的重要环节从南方的绍兴和义乌转移到曹县。任庆生做一件衣服不用再花10天时间。

2014年至2015年,大集镇作为首批“淘宝镇”崭露头角。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6月,菏泽建成全光网络,将老旧铜缆接入改为光纤,覆盖全市城区和5755个行政村。大集镇是首批试点。

赚钱的畅快中也有插曲。人们争相开店的头几年,曾经被封了不少号。任庆生向南都记者表示,他就曾因直接复制其他商家的图片、制作同款被投诉。曾经的农民们在一次又一次“封号99年”的教训里第一次听说了版权,摸清了只有原创才最安全的“自然规律”。

  未来

  更高产值更大野心 升级迭代已提上日程

几十年间,外贸与电商重塑了这个鲁西南人口大县的传统与格局。在一场网络造梗的狂欢中,曹县被置于放大镜下,它与千里之外连接的脉络逐渐浮现。

曾经,6月初是曹县农民最清闲的时候。2021年的六一前夕,嘈杂的喇叭声中,大集镇的快递单日峰值已超过60万单。任庆生为招工头疼,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早就回来了,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也来了,村里几千家网店,“一家店一天两三千单,对应可能一万套衣服,(你说)需要多少人做?”丁楼村户籍人口1300人,常住人口却有3000多。

他看着村民的宝马和加长版路虎缓缓驶过,“人人开网店,谁给你打工?”

打开各大综艺频道,节目中出现的唐装、汉服、清朝盔甲,或是各种军装,甚至是儿童表演的猴子、青蛙、毛毛虫,相当一部分能在曹县找到出处。村民们有时边看电视边琢磨新款。

2020年的数据显示,曹县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1/3。

王逢青向南都记者表示,每直播3小时,订单量足够他忙3天。收货地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日本韩国。散客里宝妈、学生较多,大的订单来自景区、汉服体验馆、网红旗舰店。曹县的平价汉服量大,好走,但王逢青也认为,“做的人太多、太滥”,价格战打得厉害。

对于更高的产值,曹县有更大的野心。

大集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平有点忿忿不平地笑说,每年10多个亿产值的布料生意,都叫南方拿走了。在接待媒体的间隙,他正在考察一片废旧区域,计划打造高标准的汉服生产厂房。

升级迭代已提上日程。孙学平说,曹县服装产业缺乏正规的品牌,都是家庭作坊,卖得快,但不经穿。现在要抓住高知名度的机会,注重原创,大做文章。

张慧则向南都记者介绍,曹县欢迎更高端的人才和专家来作指导。外地来的做印花的设计师,一个月能拿一万五,来到就能住进县城准备好的住房。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的传承人蔡秀芳告诉南都记者,曹县的木材加工企业不仅维系着日本人身后的体面。据新华社报道,曹县制造了美国80%的木质国旗。蔡秀芳补充说,宜家家居供应链上的很多加工厂就在曹县,广交会的木艺展区有65%都是同县企业的身影,听到“北上广曹”的调侃,她还很高兴,“(曹县)现在终于在国内也响起来了。”

一旁的李如启则注意到,定制棺材与逝者一同送去火化的做法在国内的大城市有了苗头,这也许是曹县企业新的市场。

曹县相关部门普遍将这次短视频平台上的走红归因于深深扎根的“互联网思维”。被网友戏称为“曹县名誉县长”短视频作者大硕,也向南都记者谦虚地说,“不能说是我带火了曹县,而应该说是曹县带火了我。”

家乡接受流量洗礼后,曾经离开又回来的曹县人照旧过着日子。王逢青迎来了线下客源的暴增——来者不是来看热闹,二话不说就把几十几百袋货拉走。

张慧去问演出服企业老板:你们知道曹县火了吗?

对方却说:“我天天没有时间睡觉,哪有空管这些?”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林子沛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