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播电商行业两大顶流主播雪梨、薇娅因偷税漏税被封杀,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2021年反腐反舞弊案的“高峰”。
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今天重磅发布的《2021互联网反腐反舞弊调查报告》显示,市场合规化监管持续加强,推动反腐败合规体系建设的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增多。与此同时,被披露的反腐反舞弊案件的数量也再度刷新记录。2021年,根据企业内部通报、公众号全网曝光、公检法税等官方机构以及媒体披露的互联网腐败舞弊案超过240起,同比增长153%。上述案件中共计超过300名员工被开除或移送司法机关,人数较去年翻倍。其中直播电商和社区团购成为2021年互联网腐败舞弊案中的新增高发领域,也是最年轻的两个行业。
这是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连续第三年发布互联网反腐反舞弊报告。报告显示,随着平台企业的急速扩大,流量、资源向个别寡头倾斜产生垄断,这也导致部分平台企业的相关岗位权力被放大。另外,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两个新领域,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企业过度追求短期效应、规模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不过,随着政府的合规化监管、媒体持续曝光和焦点案例带来的警示效应,互联网行业的反舞弊体系建设也大幅提速。“互联网企业制度的刚性约束要求越来越高,合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公布的舞弊案件也会增多。随着舞弊案件突破法律界限的情况增加,行政监管和刑事执法介入力度加大,被查处的违法甚至犯罪案件也随之增加。”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合合规研究院院长姜先良表示。
总体概况
去年被查处人数翻倍 互联网合规管理力度加大
报告显示,2021年共有22家互联网企业主动披露或被曝出舞弊案,同比增长29.4%,涉及案例合计超过240起,同比增长153%,而2020年全年曝光的案例不到100起。
去年,互联网舞弊案除涉及传统互联网大厂外,范围更扩大至直播电商、社区生鲜、电信运营商、物流、视频平台等新领域。
报告统计,2021年曝出舞弊案的互联网企业中,有7家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最年轻的企业成立仅3年,均为直播电商公司。此外,橙心优选等曝出腐败舞弊案的社区团购业务团队组建时间不到两年。
“涉案企业年轻化趋势不是偶然,原因在于从业人员门槛需要提高,要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这些快速发展的行业极易出现管理短板,尤其是合规管理无法跟进,导致管理层合规意识淡薄,企业合规文化严重缺失,所以舞弊行为易高发。”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合合规研究院院长姜先良指出。
报告显示,2021年曝出的互联网舞弊案中,有超过300名员工被开除或移送司法机关,人数同比前一年翻倍。对比2020年,共有17家互联网企业曝出舞弊案,超过150位员工被卷入其中。
对于互联网行业舞弊案件高发的原因,姜先良向南都表示,首先互联网行业是人员密集型产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发生员工舞弊的概率会增大。其次,互联网企业制度的刚性约束越来越高,合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所以披露的舞弊案件也会增多。此外,随着舞弊案件突破法律界限的情况增加,行政监管和刑事执法介入力度加大,被查处的违法甚至犯罪案件也随之增加。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2020-2021年的互联网舞弊案例中,近半数是企业主动披露,包括公司内部通报及公众号全网发布。其中小米、滴滴、腾讯分别成立“内控内审监察部”“风控合规部”“反舞弊调查部”,对公司内部查处的腐败舞弊等不合规行为做定期发布。另有40%的案例来自法院判决书,以及检察院、警方、税务局等机构公布,其余部分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岗位分析
四大高风险岗位:商务拓展、采购、销售、运营
互联网行业腐败舞弊案中的常见的四大岗位包括商务拓展(简称BD)、采购、销售、运营,这也是历年来“爆雷”最为频繁的岗位。
“公司内部腐败行为,说到底就是员工利用工作便利以权谋私,对公司的经济和声誉造成损害的行为。BD、采购、销售、运营这四个岗位中,BD、销售受业绩驱动,发生商业贿赂的诱惑和可能性较大;采购和运营岗位,因其掌握较大财权和事权,发生侵吞财物和内部贿赂的可能性较大”,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合合规研究院院长姜先良称。
传统行业舞弊蔓延至新零售平台
据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起判决书披露,腾讯公司商业拓展区域经理夏某,利用职务、岗位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达75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
除了BD,采购岗位的腐败舞弊行为多见于零售行业,并从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平台渗透。比如,倪某栋担任每日优鲜采购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供货商上海秉尧贸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告人陆某辉好处费143万元,为其所在公司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