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分龄、防走丢报警器……儿童专属空间与服务都很贴心

南都记者走访公园、商场、图书馆等城市公共空间,体验深圳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的成果

2022-06-01 00:00作者:谢湘南 黄璐 陈荣梅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在城市公共空间、法规制定、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方面引入儿童视角

  演出场所

  座椅增高、演出分级、公益票价,为儿童提供精细化服务

  

  据南都记者了解,深圳滨海之声不仅在公共空间中给儿童设计了专门的洗手间,还在日常运营中为儿童着想,例如,解决儿童坐高不够的情况,为儿童准备了座椅增高垫;儿童演出都有公益票,可以亲子一同购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深圳家长诟病许久的演出分级在这里也被做得很细致。儿童类演出不仅标明身高限制,部分演出还会细致地进行年龄指引,例如3岁+、3岁-8岁儿童等等等。

  5月30日,深圳音乐厅发布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爱乐者的“YOUNG星球”计划,打造青少年友好型剧场。据介绍,这是一项专为青少年爱乐者推出的音乐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涵盖青少年特惠演出门票、大师班、音乐公开课、艺术交流、剧院实践项目等多维度的,从体验到实践的艺术陪伴项目。该计划获得了多位艺术家的支持,包括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钢琴家郎朗,小提琴家吕思清,钢琴家陈萨等,都将以不同程度参与其中。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YOUNG星票”,就是深圳音乐厅在自办的高品质商业演出中,每场特别安排一定数量的门票,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公益特惠价格,为青少年提供专属票价福利。

  专家说法

  徐宇珊(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深圳的实践,为全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我把《指南》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一是“全”。《指南》的8个子体系基本涵盖了与儿童相关的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既与其他已有的几大领域的建设指引、《儿童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衔接,体现了其他规划中的规定,也体现出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具体要求。可以说一份《指南》在手,儿童公共服务全知晓。

  二是“实”。《指南》规定得很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很多地方对建筑空间的面积、服务的人数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可以清晰地知道该怎么做。

  三是“活”。《指南》虽然全面详细,但并不死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鼓励”“宜”等字眼在多处体现,既体现出《指南》的前瞻性,又不是强制性,具体实施中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实施。

  正因为《指南》具备了上面几个特点,我认为它既是对深圳过去各领域儿童友好服务的总结提升,又可以成为其他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参考,先行示范,辐射全国。

  过去几年间,深圳既有顶层设计、行动方案,也有具体实践、操作指引,可以说已经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摸索出一条道路,各区、各街道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圳的实践可以为全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方向和指引,深圳的做法经验以及政策文本都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

  我认为,儿童友好已逐渐渗入人心,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部门的共同理念和行动。儿童友好理念将融入深圳这座城市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近几年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愿望非常强烈,儿童参与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刘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儿童友好是成人视角、城市规划以及社会集体的反思

  刘磊主持编制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纲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下称《战略规划》),开拓性地探索了本土化、系统性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路径。

  2016年,刘磊的孩子才2岁多。晋级成为父亲的他接到了《战略规划》的编制任务。此前,国内并没有先例,“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要从何处入手。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有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符合其本国特色的制度流程。我们把国外友好城市案例都研究了个遍,研究了国内历史文化看待儿童的演变过程,然后探索深圳的本土化,最终形成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刘磊说,“在此过程中,孩子给了我很多反馈。我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陪伴着儿童友好城市的成长。”

  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深圳一直都有。例如,基础的医疗、教育、特殊儿童保障等。但从事规划的刘磊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儿童友好,“仅从城市规划来说,早些年的深圳规划都不会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需求。”刘磊说,“儿童友好城市是成人视角的自我反思、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反思,最终是全社会的集体反思。”

  2018年左右的深圳,只有福田、罗湖两个儿童公园,免费的儿童游乐区只有在个别开发商的楼盘里才有。而今,据市妇联数据,已建成各类公园1200多座并于其中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而近日发布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即将新建8个儿童专类公园,保证每个区都有儿童公园。在城市公园和较大的社区公园配建分年龄儿童活动场地和多元丰富的游戏设施,优化儿童游乐环境。

  儿童出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伤亡率最大的危险所在。虽然学校门口会有相应的汽车分流,但从学校到社区这一路的安全并没有保障。“好的出行分两种层次,一是保证安全,二是安全的状态下,还有游戏的可能。后者现在很难做到,但也是努力的方向。”刘磊和团队正在罗湖棚改的木棉岭社区进行儿童出行系统的探索实践。“孩子从每个单元下楼,就会被引导到主要的步行道上,路过灯控路口、天桥,一直走到学校。这条道就像血管联通单元、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以及社康。”

  一个儿童友好的城市,孩子们可以更加开心快乐地生活学习。“想像一下,就是想玩的时候能有方便玩的地方,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搭乘公共交通,一起去公共场所。所有的孩子不论是贫富所享受的医疗、教育、游戏、文化等等的公共服务是公平的。”刘磊说。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