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华(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让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
“学会蹲下来,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这是对深圳这座儿童友好城市的真切描绘。坚持“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理念,是深圳市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过程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经验。目前,深圳选取了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和交通出行等6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完善的儿童公共参与长效机制。比如通过“步行巴士”解决上学、放学接送难题,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着力打造完善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儿童议事会,将行动力还给儿童,从一米的高度审视深圳的发展,让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尚存在一些追求速度、忽视品质的设施建设。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内的儿童互动设施普遍缺乏趣味性;公共空间方面,城市公园和街角绿地中的儿童游憩设施往往呈现标准化、塑料化特征,缺乏主题特色,自然要素缺失;出行环境方面,街区建设以机动车为导向,慢行考虑不足,缺少儿童专属通道,儿童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将“儿童友好型”理念深度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形成部门协同的合力。如在道路交通方面,合理划定道路红线及道路断面,保障儿童安全出行,提升儿童独立出行比率;在开放空间方面,明确街角口袋公园布局,为儿童提供更多安全、便利的户外活动场地;在公共景区建设方面,更多考虑家庭亲子游的需求,设置适合儿童参与的互动项目。
在深圳市各街区、居住社区方面,建设混合型社区儿童中心,形成15分钟儿童生活圈,以居民步行可达的范围为基础,综合考虑儿童步行能力以及幼儿园、便民服务等设施的合理运行规模,让儿童有便利的公共嬉戏、交流、学习、成长空间,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儿童中心体系。
张健蘅(深圳知名建筑师)——
儿童友好,还可以解决儿童肥胖、近视等问题
据相关报道,今年初,深圳成立了儿童友好专家委员会,47名专家获聘。这些专家从事与儿童友好相关的社会科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治理、疾病预防、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心理、社会工作、生态环保等多种专业的研究和实践。
深圳知名建筑师张健蘅就是其中一名儿童友好专家。在她看来,评议任何公共事业与项目的时候,都会有相关的人代表不同人群的利益。“但是儿童很难在成人的社会里给自己争取权益,那就需要各方面的专家代表儿童利益,用公益、科学、专业去为儿童的生存、发展把关。”
张健蘅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儿童友好是社会可持续中重要的一环。”在她看来,在儿童处于婴幼儿时期,儿童友好其实是妇女友好,到了儿童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友好,则是对儿童生存方式的广度与深度的讨论。
在张健蘅看来,儿童友好第一层次是基础保障,第二是提升幸福。对于深圳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提升幸福感。“儿童友好的实现可以通过优化社区环境、配置公共服务以及鼓励商业机构共同实现。在儿童可达的社区环境里,对消极空间场地进行优化,进行人性化、细致化的管理下沉;公共服务方面,有强制性对儿童场地的配置要求,尽量要做到分时使用、叠加使用;商业机构方面,利用刺激与扶持政策,以鼓励的方式去举办儿童友好的活动,把更多的商业空间释放出来。”此外,儿童友好还能很好地解决现在城市儿童普遍存在的肥胖、近视、沉迷网络游戏、抑郁等问题。
01-03 统筹:南都记者 谢湘南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黄璐 陈荣梅
摄影:南都记者 冷锋